学院首页人才培养特色 - 正文

人才培养特色

“六位一体式”财经类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日趋完善

作者:管理员 发表时间:2019-02-05

(一)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点,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学院2007年在安徽省首次对工商管理学科大类专业实行了大类招生培养模式,即将原先单独设置招生的4个专业(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财务管理)整合成1个工商管理学科大类进行招生并按“2+2”模式进行大类培养,即先用2学年的时间修读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平台课程后,然后按人才市场需求及个性发展的需要在学科大类内选择修读专业,选择后再用2学年时间修读专业课程。

(二)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为重点,注重知行合一。

在已确定的教育内容的基础上,按照整体优化原则,确立了“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即“通识教育平台(思想道德素质必修课+身体素质必修课+基本知识与能力素质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学科平台课程(学科基础必修课+学科实践必修课+学科选修课:学科素质)+专业平台课程(专业技术必修课+专业实践课:基本专业技能)+“专业方向模块(主要根据不同行业或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等标准设立)” (选修)的课程体系(如图1: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图)。通过“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的构建及实施教育,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探索构建知行合一的培育模式奠定了基础。

(三)以构建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为着力点,提升学生应用能力

构建明确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大一、大二通过认识实习、社会实践活动等,提升学生认识社会的思维能力,大三通过课程实习(实训)、综合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活动等,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大四通过科研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提升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通过分学年度的分体目标的实施,有效的实现应用能力培养的总体人才培养目标。

优化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我们针对人才培养的特点,将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设置为基础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综合实践教学和创新实践教学。基础实践教学主要培养学生计算机、英语、相关学科基础课程(如统计学、会计学、经济学等)基本技能和认知社会的能力;专业实践课程主要提高学生专业实践技能,具备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综合实践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实践主要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主要通过学科竞赛、课外科技活动、创新课题、科研训练等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提升创新能力。

创造实践教学的条件体系。一搭建管理类专业基础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实验(训)平台,构建了体系合理化、资源共享化、实验仿真化、设计场景化的特色实践教学保障条件。二是要积极联系了近30家不同类型和层次的企业作为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已签合作协议的达15家,并有效发挥其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作用;三是加大经费的投入,保证学生实习(实训)的正常开展。四是通过建立《实验室开放管理规定》等系列制度,规范实践教学环节,确保实实践教学质量,有效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

(四)以培育“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关键点,提升教师的“教、训、练”等应用能力

近年来,学院一方面根据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积极引进与培养实践教学教师,目前基本形成了数量与结构合理,能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实践教学队伍。现有教师中有41人兼职实践课教师。另一方面,为理论教师参加职业技术职务考试提供便利条件,选派理论教师利用假期到校外实习基地挂职锻炼,提升应用能力,现有教师中有近30人具备了“会计师”、“评估师”、“经济师”等第二资格或有在企业工作的实践经历。

(五)以第二课堂建设为支撑点,一、二课堂联动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

一是制定了《关于加强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实施意见》,使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成为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阵地;二是加强了第二课堂建设的组织建设,形成以团总支、学生会为主导、社团、学生班级为依托的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组织机制,有效保证了第二课堂活动的有序开展;三是开展“读书修身节”、“科技文化节”、“会计专业知识技能大赛、营销策划大赛、模拟商务谈判大赛”等丰富多彩、富有创意的第二课堂活动,服务学生成长成才需求;四是实施多证书制度,创建了“一专一证”的资格证书培训、认证体系。

(六)以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创新为落脚点,突出应用能力评价

推广应用“理论考核+技能考核”的形式,强化应用能力评价,理论课考核形式从单纯的闭卷考核转向闭卷、开卷、论文与答辩、案例分析、调查报告等多样化形式,技能考核以过程式考核为主,间或采用解决方案设计、课程设计、实际创作等多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