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学时讯

青春心向党,追光忆先辈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寻党之路,追光前行”党史学习教育团队“三下乡”活动圆满结束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红色精神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和生命力。2025年7月1日至7月2日,安徽科技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寻党之路,追光前行”党史学习教育团队在安徽省蚌埠市渡江战役总前委孙家圩子旧址圆满完成了为期2天的“三下乡”党史学习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参观寻访红色旧址的过程中,团队队员们更深切地感受了中国革命的艰苦卓绝以及革命先辈们的伟大奉献,在学习和感悟党史的同时,实践队员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

驻足导览,勾勒往昔红色印记

“这不仅是一块木板,更是革命先辈的红色印记。”7月1日上午,党史学习团队成员怀抱着对革命旧址探索的热情和对革命先辈们的敬畏之心踏上了蚌埠市孙家圩子这块饱含革命历史底蕴的土地。旧址门口立着的木板,将渡江战役总前委孙家圩子旧址的全貌都展现出来。在导览图前,团队成员们驻足交流,面对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导览图,大家认真研读,通过指认、讨论景点分布,规划参观路线,在脑海里已经提前观览着革命先辈们的光荣历史,带着激动的心情迈开探寻的脚步。

深入旧址,触摸先辈生活温度

沿着既定路线,学习团队成员们走进了一个个饱含历史痕迹的房屋。孙家圩子旧址承载着厚重的党的历史记忆,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驻扎,在渡江战役总前委作战室旧址,看着简陋的桌椅、陈旧的地图和作战工具,团队成员们深切感受到当年条件的艰苦,以及革命先辈们不畏困难、坚定革命的信念。

沿着石板路前进,团队成员们来到了革命先辈居住过的地方。推开历经岁月沧桑的木门,走进革命先辈的起居室,映入眼帘的是简单的陈设,一张硬板床、一张老旧的木桌和几把椅子便是全部家具。床上铺着打着补丁的旧被褥,木桌上摆放着泛黄的书籍和磨损的文具,团队成员对革命先辈的起居室感到心酸不已,据室内的内容简介得知,原来革命先辈们白天商讨完工作计划之后,傍晚伴着昏暗的灯光,研读文件,撰写电文。通过队内交流,团队成员纷纷表示将延续革命先辈们的勤劳俭朴的作风精神,并将其精神融入到自己生活之中。团队成员们轻轻触摸着屋内的陈设,仿佛能感受到先辈们留下的温度。在革命先辈的居住的旧址中,团队成员真正理解了“勤俭节约”四字的千钧重量,也深刻理解了当今万家幸福灯火的背后是无数革命先辈往日的付出。

进纪念馆,感悟革命先辈精神

7月2日,团队成员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走进了孙家圩子旧址纪念馆,在纪念馆中,珍贵的历史照片、文物资料和模拟场景,全方位展现了渡江战役的历史背景、战略部署和战斗过程。队员们认真聆听讲解,不时驻足凝视,观看着革命先辈们的旧物—泛黄的作战电报手稿上,字迹依旧清晰;磨损的军用水壶、绑腿,仿佛还残留着战场的硝烟。讲解员结合实物与史料,向队员们详细讲解着1949年邓小平、陈毅等领导人在此驻扎期间,如何克服物资匮乏、时间紧迫等困难,制定渡江作战方案、统筹兵力部署的故事,团队成员在听讲解员讲解时,结合自己的认知,加深了对这段历史的记忆。团队成员在与讲解员的学习交流中,被革命先辈们的英勇无畏和无私奉献所深深打动,对“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伟大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交流分享,汲取力量启新程

7月2日傍晚,“寻党之路,追光前行”党史学习教育团队”三下乡”活动圆满结束。团队成员在一起讨论学习心得,大家纷纷表示,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明白了中国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需要更加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同时也将此次活动作为提升自己的一部分,学习革命先辈们艰苦奋斗的作风,在今后的学习中不轻易放弃,遇到困难时不退缩,勇于面对和解决问题,大家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投身到祖国更加美丽的未来建设之中,在祖国建设的广阔舞台上绽放青春的光彩。

结语

安徽科技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青年志愿服务团-“寻党之路,追光前行”党史学习教育团队的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学习红色之旅,更是一次思想的洗礼和成长的蜕变,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保持初心,坚持不懈,将红色精神融入到专业学习之中,提升自身本领,让从孙家圩子旧址学习到的红色力量,转化为服务乡村、助力发展的实际行动。(特约通讯员:王延丽 摄影:李国银 王博宇 解传烨 审核:尚磊 骆海邦



点击: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