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如果看待大学生逃课——著名法学家范忠信访谈录

发布者:admin发布时间:2009-11-12阅读:122次

如果看待大学生逃课——著名法学家范忠信访谈录

逃课现象反映着教学体制的深刻矛盾。我想,促使学生逃课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现在学风比较浮躁,好学风气有所减弱,影响了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考试和评估机制有欠缺,学生“临时抱佛脚”也能取得好成绩,从另一方面助长了逃课。第二,学校的教师不足额,目前生师比高达1:30,课堂太大,动辄几百人,象作大报告,师生间沟通困难,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无法实施,课堂气氛很难活跃,促使一些学生逃课。第三,有的老师“一本讲稿,十年不变”,内容及体系陈旧落后,教学思想僵化,已不适应时代的需要,反映不了最新学术动态。这也促使学生逃课。除这三者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有少数学生享乐主义思想严重,思想颓废,不愿读书听课和思考,玩乐成癖,这种人老师讲课再好他也会逃课。当然,还有同学对大学和中学的区别没有心理准备,总觉得大学课程内容和形式均枯燥艰涩,不如中学时代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所以不喜欢上课。应该知道,大学教育的特色是理论思维,不是形象思维。理论是灰色的。

现在学生逃课主要有两种类型:“公子型”逃课和“隐士型”逃课。前者逃课干什么不言而喻。后者喜欢当“隐士”,非但不上课,好多公共活动都不参加。但毕竟是通过不同的渠道来汲取知识,我们也表示理解,但不鼓励。我想,即使老师的课讲得再不好,也不一定要用逃课的方式来消极反抗,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加入到教学改革的推动过程中去,如向老师提出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学术问题,与老师一起争论探讨,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更新。退一万步讲,你实在认为老师讲得不好,也可以在上课时给老师挑毛病嘛。对老师讲错的或你自己不赞成的,你自己可以在课外广泛阅读相关学术著作,查明关于某一问题的各家各派观点,查清老师的错误所在,形成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向老师指出并与老师讨论。上课到堂的任务就是发现并纪录下老师讲授和教材中的问题,当堂与老师同学讨论,形成自己的观点。这样做下去,久而久之,你不就成了小理论家吗?不就写成了一篇篇学术论文吗?另外,同学们还可以在网上用坦诚温和语言,向老师提意见,向学校提出改革教学的建议。大家都以主人翁的姿态加入到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推动过程中去,学校的教学内容和形式都会更加进步,逃课的现象就会减少。

【范忠信老师简介】

范忠信,男,1959年8月生,湖北英山人。现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自1980年起先后就读于西南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法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先后在中国社科院台湾所、苏州大学法学院工作。1998年调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曾任法学研究所所长、校科研处长。现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党委委员、法律史研究所所长、台湾研究所所长。并为中国法律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理事等。主要研究方向:中国法律史、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

点击: 更新时间:2010年11月26日 1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