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奖学金获得者访谈录
【日期:2017年12月04日】 【单位:宣传部 新媒体中心】 【作者:校大学生记者团】

编者按:

国家奖学金是由中央政府出资设立,奖励特别优秀学生,资助金额最高的国字号学生奖学金。2016-2017学年度,我校共有31名同学获此殊荣。也许,他们并不是最聪明的人;也许,他们并不是当年进入安科成绩最好的人。然而,在别人停下脚步的时候,他们仍然用自己的努力,不停的付出、追赶。终于,他们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为展现我校学生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形象,党委宣传部特推出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系列专访,希望全校同学以他们为榜样,刻苦学习、积极创新、奋发拼搏,践行党的十九大精神,努力创造精彩人生。

纵有疾风来人生不言弃

——访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王其露

(学生记者:张玉 朱梦丽 储梦圆)

个人简介:

王其露,女,中共预备党员,我校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15级学生。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华东三赛区特等奖等奖项,获得“优秀学生干部”、校“三好学生”、绿茶素质拓展“优秀学员”、校学生会“季度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个人事迹:

初见王其露时,她扎着简单的马尾,素雅大方的黑框眼镜后是一双灵动而又亲切的眼睛,整个人看起来朴实又大方,微笑的脸庞充满了自信和热情。

初来安科,她懵懵懂懂,一路摸索。抱着充实度过大学生活的想法,她积极加入各种感兴趣的社团,从各种各样的活动中锻炼自身的协调能力和个人社交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渐渐把大学的重心放在学习上,在离开社团后,她却不知如何安置这突然空闲出来的时间,一时不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甚至纠结是否要继续学习本专业,在这条道路上走下去。但她明白不能彷徨虚度,要乐观地做好眼前事。她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去“泡”图书馆,广泛涉猎各类书籍,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渐渐地,她走出迷茫,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方向。王其露是一个善于规划生活的人,会在每一个阶段制定小规划,然后一步一步达成自己的总目标。当谈及自己的成绩时,她谦逊而实诚。她认为自己很平凡,获得国家奖学金是个“lucky”,但她会以最好的状态回应和珍惜这个荣誉,继续学习,不断进步。

她也给我们分享了自己大学的生活感悟:从大一到大二,我们应该逐渐形成自己的想法,确立自己的方向,而后,用剩下的时光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去拼搏。在工作方面,要“在其位谋其政”,积极参加活动,全面锻炼自己;在学习方面,要注重效率,广泛涉猎,积累知识;而在生活方面,要尽可能拓展自己的社交圈,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纵有疾风来,人生不言弃”。拥有美好愿景的人有很多,但能坚持下去将梦想实现的人却很少。而王其露以谦逊之心,蓄进取之志,终将行稳致远。愿下一次清风拂过,银杏叶落,你能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

找准方向 贵在坚持

——访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李艳阳(研究生)

(学生记者:胡清饰 吴小燕 刘秀敏)

人物简介:

李艳阳,女,中共预备党员。我校饲料作物遗传育种方向在读硕士研究生,本科为我校农学院农艺教育专业。曾获得校科技创新奖、新生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国家奖学金、街舞大赛一等奖、校辩论赛冠军等奖项以及校优秀学生干部、校青马工程优秀学员、校优秀辩手等荣誉称号。曾参与校级、省级及国家级专业课题,主持过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参与过专利的撰写与申请。

人物事迹:

四年前,安科古朴典雅的建筑,安静优美的环境让李艳阳心生向往。来到安科的四年里,良师益友和浓厚的学习氛围更是让她收获满满。她在面对研究生院校选择时综合考虑环境等因素后,她选择留下来,就这样安科陪伴了她六年。

“面对学习,每个人有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但每个人都应该了解自己的兴趣。不论学什么,一定要从兴趣入手,不要勉强自己。以兴趣为基础的学习才能事半功倍,不要用感动自己的方式做无用功,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不服输的性格让李艳阳在学习和生活上获得了莫大的动力,大大的提高了她的办事效率。过去的努力成就了她的现在也奠定了她的将来,曾经的经历是她的人生财富。对于未来,她充满了期待,因为在人生道路上努力总会有收获。

在学习中,李艳阳也曾遇到过瓶颈期,但她虚心接受建议,给了自己一个踏上行途去放松的机会。外界刺激对于她而言是很好的动力,差距让她深知自己的渺小和不足,也让她成为一名坚毅的勇者,积极面对生活,不惧梦想路途上的任何困难。在她看来,学习是大学的重点主题,但在完成学业的基础上也要全面发展,锻炼自己的口才、社交和执行能力,不应当虚度四年美好的青春时光。所以必须确定好当下的目标并朝着既定方向努力,只管耕耘不问收获,这才是成全梦想的捷径。

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所以她并不喜欢给自己的每一天制定具体的计划,但内心的大方向和目标是她行动的终极动力,因为心中有梦想,再苦再累她都没有想过放弃。科研是一个费脑费时的工作,要坚持下去就得耐得住寂寞,她说大学里收获最大的是忍受孤独的能力和下定决心的勇气。在谈及规划时,她说毕业之后会在专业的领域继续进行研究,经验成熟资金充足后会选择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

人生的道路上,最重要的是坚持原则,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虽然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但你的真诚一定可以让别人感受到温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坚守本分,尽力做好每一件事,这种坚持本身就是一种优秀。

岁月留痕青春无悔

——访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宋凯悦

(学生记者:朱蒙蒙 闵丽圆 盛琪 李媛)

个人简介:

宋凯悦,女,共青团员,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2014级学生,任班级心理委员等职务。曾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第七届“挑战杯•中国联通”安徽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校一等奖学金、校二等奖学金等奖项。获得校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安徽科技学院“挑战杯之星”、校“三好学生”等称号。目前已发表相关学术论文两篇。

个人事迹:

初入安科时,宋凯悦虽不知道大学究竟要做什么,却有着自己的一份初心: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成长,让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有些迷茫、懵懂的她,带着这份初心开始了她的大学生活。所幸,性格里安静沉稳的特质让她迅速找好定位,三省其身,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并慢慢摸索前进。

谈及学习方法,“沉下去方能浮上来,平衡好工作、学习、生活三者之间的关系,这需要一种定力,工作的时候认真工作,学习的时候专心研究,玩的时候尽兴去嗨”。宋凯悦如是说。针对大学考试比较少,很多同学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仅仅停留在课堂上,下课之后就不花心思等现象,她说:“这是很不好的学习习惯,大学学习更多需要的是一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知道自己会什么,不会什么,并主动去查缺补漏。”她习惯用大量的时间去学习,认真参透所学的知识,研究性的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在遇到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或者学习状态不佳时,她就会多出去走走,让自己平心静气,冷静地思考,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三年多的漫漫时光里,留下了成长的印记。回首大学时光,宋凯悦从刚进入大学时的稚嫩迷茫到如今的沉稳乐观,从害羞胆怯到独当一面,每一分改变,都是一种成长。她很庆幸,通过努力让自己的大学生活很充实、很精彩,收获了友谊、知识、能力,也无悔于自己的青春。

没有人是随随便便称得优秀二字的,但宋凯悦做到了。从大一到大四,她一步一步走稳脚下的路,回看来路时,那些走过的痕迹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成功只会眷顾有准备的人,要相信,经过不断的积累、耕耘,在不久的将来,梦想的花儿一定会在你的脚下盛放。

怀揣梦想逆风启航

——访食品药品学院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丁玥

(学生记者:方文秀 吴蒙蒙 周梦婷)

人物简介:

丁玥,女,中共党员,食品药品学院粮食工程(专升本)2016级学生,在校期间,表现优异,曾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特等奖学金等荣誉,获得校“优秀共青团员”、校“三好学生”等称号。

人物事迹:

初遇安科,还是一年多前的那个九月,那个记忆里充满着桂花香的季节。丁玥怀揣梦想来到这个新奇而又陌生的环境,在这里开启了她全新的学习生活。在家庭教育的熏陶下,她格外尊重老师,“亲其师才能得其道”是她的信仰。她把知识当做精神养料,把学习当做人生乐事,上课认真听讲、勤做笔记,不放过学习上的任何“拦路虎”,凭着这股不服输的韧劲,她取得了智育第一的好成绩。

谈及获得国家奖学金的感受,丁玥说:“它为我带来的不仅是荣誉,更是对我自己努力的肯定”。是的,我们生活的社会机遇与挑战同在,只有实力和努力才能让梦想照进现实。勤奋、认真、优秀,是老师们给予她的评价;努力、积极、上进,是周围人赋予她的标签。没有付出就不可能有收获,这些标签都是她努力且坚持的标尺。她始终相信:越努力越幸运。

除了学习努力之外,丁玥也注重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作为一名党员,她时刻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不仅在学习和生活上要求进步,更在思想上要求进步。在这座梦想的大学里,她也勇于挑战自己的劣势,因为不善言谈,她就积极参加各种演讲比赛、辩论赛,比别人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只为不留遗憾。闲暇时,她喜欢看书和写作,但更喜欢旅行,不问路途,不问时间,只单纯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她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是我一直认同的,我希望通过旅行可以了解更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让自己更加充实。”

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丁玥也分享了自己的秘诀:学习上端正态度,合理分配时间;生活上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劳逸结合。她一直坚信天道酬勤,现在的她也一直在坚定不移地在自己选择的轨道上前进着,愿每一个努力的人都能和她一样,成为更好的自己,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目标指引前行 坚持成就梦想

——访人文学院国家奖学金获得者葛琴琴

(学生记者:高思雯 翁曙桄 吴小燕)

人物简介:

葛琴琴,女,人文学院法学专业2016级学生。担任班级心理委员、人文学院心里联合委员会副主席。曾获2017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人文心联心理知识竞赛一等奖,校法新社法律主持人大赛三等奖,校特等奖学金,获“校三好学生”等多种荣誉称号。

个人事迹: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是葛琴琴的座右铭,正是这句话指引着她要不断看到自己不足的方面,并琢磨怎样做才可以提高自己的水平和效率。没有人是完美的,正如学习中,不可能做到每门课满分,但保证下次考试中不再出现同样的错误就是葛琴琴在学习中给自己定下的目标

刚进入大学的葛琴琴就给自己定下明确的目标,拿奖学金以及考研。因为热爱公正,她想成为一名法官,想要用法律去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为了克服惰性,她会把每天需要做的事写在本子上,按照计划一件不落地做完。累了就去放松,听音乐、散步,劳逸结合,慢下来去享受大学美好的时光。

在大学期间获得国家奖学金实属不易,葛琴琴仅通过一年的努力便获得此项荣誉。谈及大学生活,葛琴琴说道,大一入学时因为兴趣使然加入了两个社团,学业的逐渐繁重让她不得不在两者中取舍。因为法学专业的课程较多,每逢考试,大家都显得格外紧张,各种知识容易混淆,记熟之后还是会忘记,这一度让她十分崩溃。根据自身的学习经验,葛琴琴建议同学处于低谷期时,最为重要的是沉下心来,冷静思考,不能急于求成,学习贵在坚持,面对问题要能够乐观积极地去处理。

大学的历练让葛琴琴日趋成熟,敢于直面人生的困境。她明确,学习任何时候都是大学生活的重中之重,要认真啃专业课书本,充分利用图书馆这一优质资源。并且要学会给自己制定适合自己的目标,笃定前行,在与人相处时,要学会包容和理解,等到毕业,回首四年,便会发现收获的不只是知识,还有更多的精神食粮和不舍的友情。

心有所向 无畏远航

——访外国语学院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王美玲

(学生记者:苏瑞 林元源 盛纯婕)

个人简介:

王美玲,女,汉族,共青团员,外国语学院翻译专业2015级学生。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校安全情景剧大赛一等奖等奖项,获得校“三好学生”、校“优秀学生干部”、校“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

人物事迹:

在安科的校园里,处处可见匆匆行走的学子,人群中不乏学习刻苦、成绩优异的同学,而王美玲就是其中一位。

初见王美玲时,娇小玲珑的她让人觉得十分温柔可爱。在随后的交谈中,笔者感受到王美玲的那一颗通透玲珑心和一股渗透进骨子里的坚韧。因为通透,她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未来在何处;因为坚韧,她在颇为艰涩的专业课程找到了乐趣所在。

在大学两年里,她曾担任过班长、宣传委员,现在又任学习委员,并且在分团委工作。作为学生干部的她秉着服务同学的信念,关心同学,热爱集体,在院团委建设和班级建设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她耐心处理复杂繁琐的工作,用实际行动赢得了老师、同学们的认可。两年多来,一点点的积累和一步步的成长让她从遇事懂得从自身找出症结所在,而不是首先抱怨环境、埋怨他人。

工作虽忙,王美玲的学习却没有落下,在学习与工作发生冲突时,她会充分利用各种零碎的时间,通过提高工作效率来平衡两者。在谈及学习方法和经验时,她强调要把学习当成是一种乐趣。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她灵活结合书本与网络,提前做好预习工作,课堂上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课下广泛涉猎其他学科领域知识,并把它们与专业课联系起来,建立一套系统的知识体系。她认为每个人都应在学习上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需要结合自身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未来的路还很长,王美玲努力的脚步从未停歇。对于将来,她心中有许多美好的设想,而考研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她看来,选择考研并为之奋斗可以锻炼一个人的意志,也可以让我们有更多选择的权力。她希望通过考研,给自己搭建更高的平台,在未来达到一个令自己满意的高度。她对自己的目标已有准确的拿捏,并不断朝着心中的远方迈进。

在奋力前行的路途中,快乐与汗水都是必不可少的,在安科诸如王美玲这样的学生还有很多。他们胸怀抱负与理想,一旦确立目标,便会竭尽全力。路漫漫其修远兮,相信他们在漫漫前路中依旧能走得坦然而坚定。因为心有所向,所以无畏远航。

心怀感恩 不忘初心

——访管理学院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查宝琪

(学生记者:王雅梦 张文归 王明蕾)

人物简介:

查宝琪,女,中共预备党员,管理学院公共管理专业2015级学生,现任班级班长,分团委学生负责人。曾获国家奖学金,一等奖学金,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类三等奖、管理学院第四届模拟招聘大赛二等奖、管理学院创新创意创业二等奖、管理学院第四届诚信文明演讲三等奖等奖项。获得校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三好学生、优秀教学信息员等荣誉称号。

人物事迹:

“世上所有的事如果要等所有条件具备以后去做,那么只能永远等待下去了。”所以,查宝琪一直积极向上的迎接生活中的挑战。比起初入安科时的青涩懵懂,被工作和学习搞得不知所措。现在的她比从前游刃有余多了。她似乎每天都在与时间赛跑,只要有课余时间,她就会利用起来,她会每天制作自己的任务表,然后全力以赴的完成。每天过的都特别充实。

当笔者问到大学生活带给她的改变时,她说现在的自己过得充实精彩,自己也慢慢变得从容自信。现在的她担任班长,加入社团,参加各类比赛。在这一路,她不断完成目标,不断地突破自我。她正视自己的缺点,也更愿意努力拼搏,充实这四年的光阴。“身无饥寒,父母未曾亏我。人无长进,我以何对父母。”这一切都源于一份爱,亲子之情与感恩之心。身处异地求学的学子,对家有一份浓浓的乡情与无尽的思念。愿意用她的优异的学习成绩回报自己的父母亲。成功的速度要大于父母老去的速度,这样心怀感恩善念的女孩,上天怎么会不眷顾她呢?

谈及未来,备战考研之余她还决定尝试考雅思和托福,同时也有创业的打算。她说:“一腔热血,好好学习,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做了之后,才有收获。”相信她一定会沿着自己梦想之路走下去。一个不曾用自己的脚在路上踩下脚印的人,不会找到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路。去努力积极的面对生活吧,未来是属于你的!

你的坚持 花开有时

——访机械工程学院国家奖学金获得者黄财良

(学生记者:张玉 刘秀敏 曹满)

个人简介:

黄财良,男,机械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专业2015级学生。在校期间,曾担任班级学习委员,曾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安徽赛区三等奖、安徽省第四届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二等奖、校一等奖学金等荣誉,及校“三好学生”荣誉称号。

个人事迹:

马克思曾说过:“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黄财良便是如此,进入大学,站在新起点,他便树立了新的目标和方向。

黄财良坦言,在刚接触轻松新奇的大学生活时,自己也曾迷茫颓废,然而一次高数测试中拿到的不理想成绩却让他幡然醒悟,自己不该在最应该学习的时候松懈下来,“你的父母还在为你拼命,你有什么理由不坚强,”联想到父母殷切的期望他更坚定了努力奋斗的决心。

但他并没有盲目追求进步,而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各阶段的目标,同时提高自己的执行力。每天早起晨读,上课认真听讲,为了补救自己不擅长的高数,他努力弄懂习题书中的每个题目,一沓厚厚的演算纸,是他智育成绩班级第一最好的见证。在他看来,学习要有广泛性,学习不擅长的事时更能拓宽发散自己思维。敢于挑战且富有创新精神的他不仅积极参加社团活动还参加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安徽省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等比赛,并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在大学这样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里,黄财良没有随波逐流,而是注重培养自己的自控能力。以他自己为例,他生活在一个充满良性竞争的寝室中,起床比谁起的早,单词比谁记的快,刷题比谁刷的多,泡图书馆比谁泡的晚。但是,他们也会在学不下去时相互激励,一起相约骑行,慢悠悠穿过凤阳的大街小巷去寻找美食和有趣的事物,集体公益献血,就是在这样一个充满竞争却又不乏人情味儿的寝室中,他努力成长,与人和善,热心社会。

他真诚地建议学弟学妹们要勇敢去体验各种新鲜有趣的事情,通过尝试探索,发现不一样的自己。同时,环境对人的影响也不可小觑,多去和具有正能量的人相处,能让自己受益匪浅。黄财良认为,大学里,一定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实践中将目标一步步实现。谈及对未来的期望及规划,他决定考研,也对目前有明确目标并仍坚持为之努力的自己表示满意。

人生,唯有坚持与努力不被辜负,而黄财良日复一日地坚持用汗水浇灌信念,脚踏实地干实事,终让他在收获的季节里,厚积薄发,硕果累累。

天道酬勤 永不言弃

——访资源与环境学院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刘清

(学生记者:商婷全 胡清饰 方文秀)

人物简介:

刘清,男,资源与环境学院地理信息科学专业2014级学生。曾获第五届全国大学生GIS技能应用大赛三等奖,安徽省第八届GIS技能竞赛开发组一等奖、现场操作二等奖,现已获得国家工信部信息化工程师证书,国家地理信息系统一级地图制图员资格证书,滁州市CAD高级制图员资格证书,曾获校一等奖学金、校二等奖学金、校三等奖学金等。并获校“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

人物事迹:

有人说,优秀是一种习惯,不管处于怎样的环境,心中有执念的人都会用行动与毅力让自己不断进步,变得优秀。刘清正是心中有执念的人,虽曾迷茫过,但依旧为自己的梦想不断努力着。

三年前的刘清是个懵懂、内向的大男孩,带着一丝稚嫩,他走进了安科。随着对安科的一切由陌生到熟悉,他逐渐改变了自己的性格,开始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学习活动及许多感兴趣的社团,这些不仅拓宽了他的眼界,也让他更加确定了自己的方向。

每个人成长的道路上都会有一段低谷期,刘清也不例外。大一学习生活结束时,是他最迷茫的时候。他告诉笔者:“那时候的我,对学习一知半解,对社团活动毫无兴趣,仿佛没有了方向。”但是他明白,无论怎样,都不能放弃,他反复告诉自己:如果迷茫了,那就想办法让自己忙起来。读书、学习、实践充实了他的生活,也让他不再迷茫。作为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学生,除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之外,还要有过人的专业技术实践能力,他说:“唯有不断实践,才能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让自己一直保持新鲜感,对学习、生活充满动力”。同时,他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东西,这样,才能有所成就。

在得知自己获得国家奖学金后,激动之余的刘清非常清楚,这份荣誉离不开他的辛苦付出,更离不开老师、同学们的默默支持,他也鼓励学弟学妹们:在大学里,要培养自律、坚持和创新的品质;要常怀感恩之心,广交益友,虚心学习。

如今的刘清正备战考研,他希望自己再上一个台阶,学习更多的知识,为社会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也许前方的路依然坎坷,但希望他在下一个春天能够收获理想的果实,遇见更好的自己。

脚踏实地 逐梦远航

——访农学院国家奖学金获得者陆以静

(学生记者:翁曙桄 吴蒙蒙 魏梦雅)

人物简介:

陆以静,女,汉族,中共预备党员,农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2015级学生。曾获“校优秀学生干部”、“校三好学生”、“校记者团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校一等奖学金等奖项。

人物事迹:

生命的美丽在于进取,我们一次又一次站在人生新的起点,没有人可以预知未来,只有坚持努力的人,才有可能收获成功,陆以静便是如此。

初入大学校园,站在人生新的起点上,陆以静有片刻迷茫却又难掩心中的波澜壮阔。她深知自己做事不够积极,为了改变且锻炼自己,她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就这样,那个曾经不善交际、容易害羞的女孩变得开朗乐观,拥有了良好的社交、组织能力。

到了大二,陆以静开始将重心转向学习。“大学的时间不应该荒废,时光不该平白的被浪费”,她说。正是这种观念,时常提醒她去反思这一星期到底做了什么,她督促自己多读书、多参加活动,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充实。步入大三,她退了所有社团,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并对自己的专业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她平时不是在教室就是在实验室,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及在兴趣的支持下,她的学习效率达到了最大化。她专注于学习,但同时也会适当放松自己,“劳逸结合是最好的学习和工作方式,”她认为做自己喜欢的事能放松自我,忘记烦恼,更好地处理接下来的事情。

在三年的学习中,陆以静也有自己的学习方法:课堂上,认真听课、记重难点是必要的,但平时努力学习才能在考试时胸有成竹,比别人多一份从容。同时她也不否认自己有着很大的惰性,但是她会给自己做心里建设,告诉自己一定要努力,不能虚度珍贵的大学时光,然后在一次次的自我鞭策中砥砺前行。而关于未来,她从不做长远和飘渺的计划,比较注重现实,所以下一步她准备考研。计划虽赶不上变化,但她会以积极的心态走好当下的每一步。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这是陆以静送给学弟学妹们的寄语。她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只能靠自己的奋斗去缩小。愿我们也能像她一样,一步一个脚印的追逐梦想,让理想扬帆起航。

唯有努力 不负光阴

——访信息与网络工程学院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丁云龙

(学生记者:邹素霞 赵珊珊 刘秦 储梦圆)

人物简介:

丁云龙,男,中共预备党员,信息与网络工程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2014级学生。曾任班级班长、数学建模协会实践部部长等职务。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专业组安徽赛区三等奖、校一等奖学金、校数学竞赛一等奖、校acm程序设计三等奖等奖项,获得“校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

人物事迹:

这个世界本就没有天才一说,那些在我们眼中获得成功的人,只是因为他们有理想和为理想去奋斗的决心。三毛曾说过:“梦想,可以天花乱坠;理想,是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来的坎坷的道路”。丁云龙,一个处事低调、奋发图强的男生,在一点一滴的努力之后终于收获了成功。

刚步入大学的丁云龙过得自由而快乐,但在学习上,他一直保持着积极的态度,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努力再努力,坚持坚持再坚持”是他一直秉承的学习方法和做事态度。渐渐的他明白,那种为了梦想去努力奋斗的感觉才是他所追求的。在不断地成长中,他找到了自己的目标,也不断改变自己去为它奋斗。在担任班长期间,他一直积极耐心地为班级服务,他说:“既然扛起了这个担子就要认真负责”。课余时间,他会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在校期间他曾赴滁州大剧院参加中都古韵汇演,也参加了校街舞大赛及合唱比赛等等,丁云龙坦言,在这些活动中最大的收获便是让他学会低调做事,平和待人。

但阳光的背后总有阴影,丁云龙也曾有过迷茫。他告诉笔者,他曾站在讲台上紧张到说不出话;曾三次参加数学建模比赛却无功而返;也曾面对满是红叉的英语试卷几欲放弃。但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时, 他都会对自己说:“我可以接受失败,但无法接受放弃”,这是他的座右铭。因为心中有梦,所以不管前方道路有多么坎坷,他依然永不放弃,拼尽全力,努力前进。

回首四年大学时光,丁云龙感慨道:“大一是自由快乐而迷茫的,大二转瞬即逝,大三则为着梦想奋力前进。”岁月易逝,珍之惜之。他希望学弟学妹们学会自主学习,从而提高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还要多读书,从别人的经历中获取人生感悟。

拼尽全力,便可不惧风雨;只要努力,便可不负光阴。未来的你,必将是更好的你。

欲戴王冠 必承其重

——访建筑学院国家奖学金获得者高亦洁

(学生记者:王雅梦 熊凯 宋芸芸)

个人简介:

高亦洁,女,中共预备党员,建筑学院风景园林2016级学生,担任班长等职务。曾获校特等奖学金、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外研社杯”英语演讲大赛二等奖、2017年校暑期三下乡实践方案优秀奖等奖项,获得“校三好学生”、“校青马工程优秀学员”等荣誉称号。

人物事迹:

精致得体的装扮,温文尔雅的微笑,高亦洁的到来颠覆了笔者在心中悄悄为她建立起来的干练形象。身为陕西人的她具有独特的个性,采访开始便用她的亲和力消除了我们之间的拘谨。诚然,她也用她的自信与真诚,用热爱生活的心,将自己的大学生活演绎出别样的精彩。

初进安科,高亦洁深刻感受到大学与高中的不同。以前同学们都有着同样的目标——高考,可大学更像是一条分水岭,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路。进入大学,意味着一切要从零开始,站在新起点上,要有新目标、新方向。在这一年多的时光里,她学会主动学习、学会脚踏实地、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在逐步完善自我中慢慢确定了自己的目标与方向。

作为班长,高亦洁努力为同学服务,积极完成老师交代的各项任务,尽职尽责,从不拖拉。于她而言,为集体而工作、奋斗是她非常珍惜的记忆。她觉得大学阶段应该去“尝试更多新的东西”来拓宽眼界,获取更多的知识。热爱接触新事物的她,自主学习英语和日语,努力考取各种证书,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实力。她也告诉我们:“要多读书,培养自己独立的思想,在学习上永远不要相信六十分万岁,一定要争取好成绩,让自己的大学过得更加完整。”

没有目标的生活,注定是浪费青春。从大一开始,高亦洁便树立考研目标,因此,对待任何一门学科,她都保持着勤奋积极的学习态度,这既让她成长,也让她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她也曾彷徨过,消沉过,挑战过,失败过,也成功过。她说:“人和人之间是有差距的,如果现在不努力,未来它会报复你,无论什么事情,态度和能力都同样重要”。是的,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如果我们想要更好的生活,那就要先让自己变成更好的人。

大学四年很长,有上千个日日夜夜;大学四年也很短,短到让我们用分秒计算。高亦洁带着自己的追梦赤子心,坚持着自己不变的初心,奔向心中希冀的未来。相信不久的将来,她一定会越活越精彩!

踏歌长行 不负似水年华

——访财经学院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刘婷婷

(学生记者:苏瑞 赵子楠 曹满)

人物简介:

刘婷婷,女,财经学院金融工程2015级学生。曾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国家一等奖,全国高校图书馆“外研讯飞”杯英文经典诵读大赛“诵读达人”奖,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华东赛区网络商务创新应用三等奖,校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一等奖,校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方案二等奖,“安科杯”第一届创新创意大赛二等奖等各类奖项。

人物事迹:

刚步入安科的刘婷婷是懵懂的,面对大学和高中完全不同的学习方式有些束手无措,迷茫之后,她听取了老师和前辈们的建议,参加自己感兴趣的社团,结交了新的朋友,渐渐地,她的学习和生活步入了正轨。“我的初心就是要把大学过成想要的样子,不给自己的大学生活留下遗憾,”刘婷婷认真地说。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在谈及学习经验和方法时,她说,对待学习,首先是不能懒惰,预习复习工作要做好,要注重学习效率,和老师、同学多交流。擅长英语的她也和我们分享了自己的英语学习经验,在她看来,学习英语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阅读英文文章、听英文歌、观看英文电影,通过这些来学习英语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也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

大学生活相比高中而言是比较宽松的,但刘婷婷却不想让自己闲下来。她在班级中一直担任宣传委员一职,也参加了许多自己感兴趣的社团活动和各类比赛。虽然辛苦,却让她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也收获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她坦言道,偶尔会羡慕身边有很多空闲时间的同学,但是对她来说充实的生活才更有意义。

时间如白驹过隙,两年多的大学生活,有渴望和追求,有成功和挫折,更有喜悦和收获。在不断提高专业素养的同时,她也兼顾着社交能力的培养,能够在与人交往时落落大方且游刃有余也是种本领。谈及未来规划,刘婷婷坚定的说:考研。她想站在更高的平台上,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站在更高的地方,不断的挑战并且充实自己,开阔自己的眼界。

大学里淡去的是青春的浮躁与迷茫,带来的是脚踏实地的沉稳与充实。“趁年轻想做什么就大胆去做,不要忘记自己的初心,愿大家都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这是刘婷婷坚持的初心,也是她送给学弟学妹们的寄语。这世上大多数的奇迹都是坚持的力量,只有不懈努力,才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努力来得及 奋斗别犹豫

——访国家奖学金获得者高丽

(学生记者 张文归 王慧如 盛纯婕)

人物简介:

高丽,女,共青团员,安徽阜阳人,我校2016级作物领域研究生 。曾获国家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二等奖学金、三等奖学金等奖项,获优秀研究生等荣誉称号。

人物事迹:

生活的意义在于探索未知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学习更多的知识。“新奇、憧憬、对未来充满各种幻想,”这是高丽给自己的标签。带着对实验的热爱、对安科的好奇和对未来的憧憬,她怀揣着梦想来到了安科。

初来安科时,高丽和许多新生一样,对陌生的环境感到好奇。谈及最初选择安科的原因,她说道:“安科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学校。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仪器设备都可以为我提供很好的学习和发展平台,所以我选择了安科。”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因此,她更加努力,想在专业上有所突破。在学习任务繁重的情况下,高丽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这让她更加注重做事效率,把一些零碎的时间都利用起来,她明白,珍惜时间,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谈及学习经验,高丽告诉我们:一定要多学多看,虚心向老师和同学请教问题,让学习成为一件有趣的事。同时还要坚持不懈,保持一颗乐观的心。“一日之计在于晨,合理利用早晨的时间,让一天有一个良好的开端,”高丽如是说。每天早起读书已经成为她的生活习惯,长期的坚持让她感到生活简单、充实而美好。

作为一名研二的学生,高丽有着比我们更为丰富的大学生活感受和收获。她表示在大学期间专业知识的学习、专业技能的培养和社交技能的培养都缺一不可,而我们最需要培养的品质应是勤奋与谦虚。她很庆幸,经历一次次磨砺,自己变得从容且沉静。在这并不漫长的时光里,除了获得专业知识外,也让她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人生路上,可以相携而行。

面对准备考研的学弟学妹,她提出建议:要学会劳逸结合,注重学习效率;更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定位,不忘初心,人生路上,请一直告诉自己:努力来得及,奋斗别犹豫。

静气成就 卓尔不群

——访生命科学学院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疏琴

(学生记者 朱梦丽 林元源 魏梦雅)

人物简介:

疏琴,女,汉族,中共预备党员,生命科学学院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2015级学生,曾获校一等奖学金、"盛农杯"健康食材教育课程设计大赛二等奖、校插花技能大赛二等奖等,曾获校“三好学生”、校“优秀学生干部”、校晨曦计划“晨起达人”等荣誉称号。

人物事迹:

入学两年来,疏琴一直努力着,用积极乐观的态度笑迎每一天。而如今获得国家奖学金,便是对她这两年默默耕耘的回报。

在大学学习的过程中,疏琴保持着高中学习的好习惯,学期伊始就制定好自己的目标,然后全力以赴地去完成。课堂上,紧跟老师的思维走并积极与之互动,这样可以保证听课的专注力,提高课堂效率,让她在课堂上就能吸收大部分的知识。在考试前,她会选择去图书馆复习,经常一待就是一整天,这是一个与自己较量的过程,静得下心便可有所得。疏琴参加了我校的每一次“晨曦计划”,“小时候和奶奶一起生活的时候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习惯。早起的时候总是感觉自己的时间比别人多一些,我很喜欢这种感觉”,她笑着说。

未来是一个充满魅惑的字眼,憧憬带来的动力是巨大的,疏琴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时时巩固;拼凑课余时间,积极实践。实验室成了生活的主题,不断地调试温度湿度,注视植物抽出新芽,见证这一生命的奇迹如同看着镜子中成长的自己。

如今步入大三,她正在准备考研,“备考征途上,难免会觉得孤独无助,但还是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疏琴微笑着说。虽然如此,疏琴偶尔还是会陷入迷茫,这时她就会停下来,调试自己的心情。悠闲的时光虽然轻松却很空虚,没有脚踏实地的充足感和不断汲取知识后的满足感。于是她又重燃斗志,回到疲惫却内心充盈的生活,气定心静地专注于学习。

优秀的人都对自己有着更高的要求,疏琴认为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人说过“成大事者有静气”,与孤独为伴的人身上有静气,静气有大美,不惧怕孤独,静下心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愿疏琴能用静气成就自己的卓尔不群。

把影子藏在身后 让阳光指引奋斗

——访动物科学学院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从光雷

(学生记者 王明蕾 王慧如 李媛)

个人简介:

从光雷,男,中共预备党员,动物科学学院动物科学专业2014级学生。曾任班级班长、院社联副主席、院团委委员。曾获“校优秀共青团员”、“校优秀学生干部”、“校三好学生”等称号。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中国电信奖学金、新东方自强之星奖学金、“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专项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全国第一届动物科学专业技能大赛三等奖、第二届“牛精英”挑战赛三等奖、校一等奖学金等奖项。

个人事迹:

落日余晖透过银杏树照射过来的时候,老图书馆稳坐在阳光里,笔者就在它门前如约见到了从光雷。三年多的大学生活在不觉间融进了他的影子,举手投足彰显着从容的魅力,温文尔雅掩盖不了眉宇间的自信。

在随后地交谈中,笔者了解到,从光雷是由中职考入大学,因此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理论知识和实践的不足。怀着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的憧憬,从大一刚入学他就积极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并在大一暑假就独立组织同学参加“三下乡”活动。他微笑着叙说那次活动自己的青涩胆小、面对突发问题的迷茫以及诸多的状况……接下来的两年,他又参加了“三下乡”活动,相比第一次的局促,他不仅性格变得外向,考虑问题更加周全,也拥有了从容的态度、坚定的品格。时间不只留下回忆,也保留了洗尽铅华的奇迹。

面对繁重的工作,从光雷更加深切地认识到学习效率的重要性,他也给我们分享了他的学习经验:一定要抓紧上课的时间,紧跟着老师的步伐,做好课堂笔记,坚持时时复习,并且要积极地与同学交流,参与学习小组的讨论,多与学长学姐沟通学习。他在学习和生活中,为自己定下一个个具体的小目标,在较为宽松的环境中,给予自己压力,鞭策自己负重前行。

三年多充实生活的锤炼,生活的履历把影子熔炼得无比凝实。谈及未来,从光雷坚定地告诉笔者他选择考研。对知识永无止境的追求,对未来的向往、对校园生活的留恋以及老师殷切的鼓励都化作他坚定前行的动力。关于就业,他决定先去一家规模较大、发展较为成熟的公司工作,在大一点的平台让自己学习到更多未知的知识,更好地锻炼、提升自己。

回望三年多的大学生活,一个对美好未来不懈追求的梦不知照亮了多少夜晚,他也建议学弟学妹们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此,既能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也能收获志同道合的朋友。“有想法就去做吧,应当奋斗的年纪就别选择安逸,”他微笑着说。以梦为马的日子里,惠风和畅,阳光正好。( 特约通讯员:黄洁 )

【浏览:

关闭

  • 微博
  • 微信
  • 媒体
  • 视频

皖公网安备 341126020001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