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处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部门首页|部门概况|学生服务|教师服务|教学运行|实践教学管理|教学研究|教学评估|创新创业学院|教学日历|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

最新动态
最新动态  

 

· 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实施…
·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
· 安徽省教育厅 安徽省经…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
· “新工科”建设行动路线…
· 安徽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
·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最新动态>>正文
 
适应高等教育发展新常态,着力推进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
2015-06-08 00:00 佚名  本站原创 审核人:

 适应高等教育发展新常态,着力推进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

校长陈士夫

2015年6月3日

老师们、同志们:

今天学校专门召开这次推进会,目的就是围绕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项目建设方案,进一步明确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建设目标、工作任务和具体措施,进一步增强全校上下推进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下面,我就如何推进我校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讲几点意见。

一、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常态,充分认识学校开展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必要性

当前,高等教育的内外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从精英教育阶段步入到大众化阶段,从规模扩张到提质增效、内涵发展的新常态,都要求高等教育发展方式作出深刻调整和变革。

一是从国家战略来看:随着多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正在从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转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这就要求我们高等教育的发展重点要从过去的拼规模、拼数量转向在稳定规模的基础上拼质量、拼内涵、拼特色,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能力和水平,实现由“以量谋大”到“以质图强”的战略转变。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引领部分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因此,加快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推动高等教育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教育体系现代化的重要任务。

二是从社会需求来看:大家知道,地方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天然的联系,理应成为服务和引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但由于我国地方高校发展长期存在着结构性不合理的问题,办学定位模糊,学科专业趋同,人才培养同质化倾向明显,导致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低下。这些问题在我校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当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转型升级,已经倒逼包括我校在内的许多地方高校必须深化应用型改革,通过应用型改革来形成与地方经济产业结构相匹配的高等教育结构。这些都要求我们地方高校必须坚持需求导向、合理定位,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贴紧靠实,通过拓展服务能力和提升贡献力,实现与地方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和良性互动。

三是从自身发展来看: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内涵提升的新常态给我们带来了发展契机,可以说,没有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新常态,就不可能有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就不可能有我们学校的今天。但是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新常态,也使我们面临的新考验:一方面,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如何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路子,寻找一种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却没有成熟的例子可借鉴。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仿照一些重点大学或名牌院校的办学思路和办学模式,亦步亦趋,我们可能很难走出他们的阴影,很难学得像,也不可能学得像。随着高校办学模式越来越多样化,学生的选择越来越自由,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现实和挑剔,如果我们形不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学校发展就会面临生存危机甚至被淘汰出局。而开展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恰恰为学校打造特色、突显优势提供了一个重要契机。

因此,我校去年党代会进一步明确了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办学定位,这既是落实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战略部署的重要内容,也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打造学校特色和优势,促进学校事业良性发展的必由之路。

去年暑期,我校在总结省级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项目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又以优异的成绩成功获批为安徽省6所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立项单位之一,这既是安徽省教育厅对我校多年办学成果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我校提出的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发展战略的充分支持。为指导安徽省高等学校建设与发展,省教育厅还专门印发了《关于地方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分类发展的意见》。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学习并深刻领会。在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我们现在开展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用大学建设,是学校原来省级示范应用型高校建设的继承和发展,因此现在学校已不是转型发展的问题,而是定型深化发展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如何把应用型人才培养好的问题,就是如何把学校建设成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问题。

二、加强研究,充分领会学校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的目标任务和基本内涵

学校获批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后,教务处牵头,有关部门和教学单位积极组织人员参与制定项目建设方案,并先后多次组织校内外专家讨论、论证,最后经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审核后,形成了《安徽科技学院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省教育厅认为:我校建设方案总体思路清晰,视野较宽,总体目标明确、重点项目具体,操作性较强。

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我校《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中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任务。具体内容将由郭亮处长为大家作详细解读。

一是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和我省高等教育强省战略的有关要求,牢固树立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意识,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培养基础知识厚、实践创新创业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积极构建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着力加强专兼结合的“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和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特色,把学校建设成为综合实力强、办学水平高、辐射范围广、示范效应好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

二是总体目标。坚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建设方向,以“学生为本”,通过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在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等方面全面深化,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办学特色进一步彰显。到2018年,学校现代大学制度基本建立,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学科专业结构更加优化,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在全省乃至全国同类院校中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总体目标下面由九个目标和九大具体建设内容构成。需要同志们认真学习研究,充分领会其精神实质并在工作中加以贯彻落实。

下一步,学校将以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项目建设为抓手,围绕“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总目标,坚持“项目驱动、改革示范、重点建设、整体推进”的原则,以“五大项目”、“四个专业”为建设抓手(五大项目:特色学院、国际合作、师资队伍、科学创新、实践条件等建设项目;四个专业:动物医学、农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等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统筹规划、开拓创新、强化内涵,全面推进建设工作,提升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希望各单位、各部门认真组织落实建设方案中的各项任务,确保高质量、高标准的完成各项工作,同时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及时针对薄弱环节,制订有效的整改、支持、配套措施,为项目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和人力、财力、物力的支持;全体教职工要提高认识、振奋精神,进一步增强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项目建设中去。我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上述“五大项目、四个专业”,不能认为这只是一些简单的项目,未涉及到的单位和部门也不能有与己无关的的思想,而是需要全校上下整体推进、全面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系统性工程。对此,全校党员干部要带头真抓实干,率先垂范,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都要以“三严三实”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党员干部模范行为带动师生员工,不遗余力地推进建设工作,确保我校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取得切实成效。

在此,我结合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的有关要求以及最近的学习体会,就我校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基本内涵再谈谈的个人的一些思考。这些思考概括起来就是:在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办学理念上要明确“一个思路”,在发展定位上要遵循“两大规律”,在发展路径上要坚持“三个突显”。

所谓在办学理念上要明确“一个思路”,就是我校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必须要树立“错位发展、彰显特色”的发展思路。我们说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就是要通过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彰显出学校的特色和优势,实现与有特色重点大学的错位发展,办学自己的特色和水平。我们现在坚持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并重的人才培养规格,就是要通过一系列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举措,使我们培养的应用型人才的整体素质要不弱于有特色高水平大学。打个比方,现在将我们学校和有特色高水平大学这两类学校培养的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满分都设定为100分,如果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培养的学生基础知识得分为85分、应用能力方面的得分为70分;而我们培养的学生,如果能通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一系列改革举措,使他们在基础知识上得到75分、应用能力方面也得到85分的话,那么显而易见,我们人才培养的综合得分可以超过有特色高水平大学。

所谓在发展定位上要遵循“两大规律”,就是我校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必须符合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一是要符合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高等教育的核心职能是人才培养。那么,如何有效实现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这就要求高校必须遵循其内在办学规律。在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上,我们学校仍要坚持树立“立地顶天”的办学思想,以高质量的学科专业做支撑,产生高水平的应用型科研成果,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增强服务地方发展能力,体现大学使命,彰显大学职能。这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在这一点上一定要坚决摒弃那种搞应用型大学建设,就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大学核心职能上自降标准,所以我们要不遗余力地抓学科建设,用高水平的学科建设支撑我们的人才培养质量,支撑我们应用型大学的建设水平;二是要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地方本科高校传统的办学思路往往只是考虑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就教育谈教育”,主观上办学为社会服务,客观上办学又很少与地方发生关系,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缺乏研究,在服务面向方面存在缺失。这也是地方本科院校产生学科专业趋同、人才培养同质化问题的根本原因。在这一点上,也要坚决予以克服。蒙着头、关着门、脱离社会需求办学,也是办不好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

所谓在发展路径上坚持“三个突显”,就是学校在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上,要坚持突显“地方性”、“应用型”和“高水平”。一是突显“地方性”。要围绕地方主导产业,着力打造契合地方需要的特色专业群,凝练办学特色,着力为地方培养应用型人才,坚定不移地走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之路;二是突显“应用型”。要改革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双能型师资队伍,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教融合,坚定不移地走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发展之路;三是突显“高水平”。要围绕大学的根本使命和核心职能,在接地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要着力打造高层次的科研项目、成果以及高水平的学科团队和师资队伍,坚定不移地走以高层次的科学研究助推高素质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社会服务的发展之路。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地方性、应用型、高水平,三者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任何一方都不可偏废。我们既不能以彰显地方性、应用型为借口,放弃或淡化高水平,也不能以高水平为借口,贬低或轻视地方性、应用型。在我校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实践中必须使三者都得到充分彰显。

三、紧抓关键,确保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项目建设取得实效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项目建设不是简单的一个项目,不能就项目谈项目建设,而是通过项目建设整体推进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建设,所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事业发展的全局,涉及到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方方面面,这依赖于全校上下的思考和行动,更需要我们学会牵牛鼻子,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有效推进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项目的各项建设工作。

(一)抓改革,汇聚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动力

改革是学校建设与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要敢于改革,善于改革,真正做到以改革推动学校内涵发展,以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改革理顺管理关系,将改革贯彻于学校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全过程。近日,省教育厅已下发专门通知,要求我校在7月底报送学校深化综合改革方案。目前学校已经形成了综合改革方案的初稿,但还需要在进一步调查论证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我们的总体思路是,坚持因校制宜,问题导向,着重解决影响我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和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的体制机制问题,以内部管理、教育教学、人事分配、科技创新、招生就业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改革为重点,协调推进学校综合改革工作。下一步,综合改革方案的制定还要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注重顶层设计与依靠师生相结合。学校综合改革要取得成效,必须坚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改革不可避免地会涉及深层次利益的调整,必须统筹协调,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兼顾各方利益诉求,凝聚最大共识。还要充分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人心齐,泰山移,要统筹校内外各方面力量,尊重广大师生的首创精神。要注重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改革的力度和师生可承受程度的统一。要加强对改革的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做好改革的思想动员,让广大师生理解改革、拥护改革、参与改革,形成改革的强大动力。

二要注重贯彻上级精神和自主探索创新相结合。改革要在国家法律和政策的范围内进行,既要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又要尊重科学,尊重规律,不能搞全盘否定,要确保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同时抓改革还要看到问题所在,不能坐井观天,夜郎自大,要将学校的改革放置于全省乃至于全国综合改革的大背景下去思考、去谋划。以适应新常态为目标,使制定改革方案的过程成为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过程。

三要注重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要认真研究教育部及省教育厅对学校综合改革方案的意见,结合学校实际,做好顶层设计及改革方案的具体细化和实化工作,少些“花拳绣腿”,真正用改革来促进学校应用能力和水平的提升。要把改革不断推向深入,还必须正确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要以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针对内部管理、招生就业、科研管理、人事管理、后勤管理等多个方面开展综合改革,不断探索更加灵活多样的体制机制。同时,改革措施还要做到相互配套、协调推进,在试点基础上积累经验,力求少付代价、少走弯路、少出问题。

(二)抓制度,提高学校依法治校能力

开展制度建设是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落实各项改革和管理举措的制度保障。当前,要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校规校纪,推进依法从严治校。

一是要加快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去年年底,我校启动了学校章程草案的调研和制定工作,目前已几易其稿,并经过了多次的讨论和广泛的征求意见,将于近期拿出一个较为成熟的章程草案,并按照规定程序提交学校审定。学校章程是依法治校的基石,上承国家法律法规,下领内部管理制度。我们要抓紧完善以章程为核心的学校管理制度体系,把章程落实在学校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建设之中。同时要认真开展全校规范性文件和管理制度的废、改、立工作。近期,学校就制度建设多次召开会议、听取汇报、部署安排,还专门印发了《关于开展管理制度废改立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工作计划和时间表。全校各单位、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部署本单位、本部门牵头制度的废、改、立工作,切实负起责任,认真组织、按时完成。制度建设要强化整体功能,善于把解决实际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与建章立制相结合,不断提升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水平。

二是要强化管理制度的执行与落实。制度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务实管用,要突出针对性和指导性。如果空洞乏力,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再多的制度也会流于形式。要增强制度执行力,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制定制度要广泛听取师生意见,维护学校以及全体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增加师生对制度的认同度。要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使制度成为硬约束而不是稻草人、橡皮泥,这一点上,领导干部要带头,严格依法依规办事。

(三)抓人才,为学校改革发展增添强劲支撑

当前高校间高层次人才竞争日趋激烈,高校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优秀人才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至关重要。长期以来,由于区位劣势等原因,我校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稳定都不够理想。因此,要把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作为深化学校综合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加大人才工作力度。

当前,很多高校已将人才引进的重心逐渐前移。坐等人才上门的老办法已无法适应人才竞争的新形势,只有更加主动地宣传,才有更多机会接触更广阔的人才资源。原来我们有些学院囿于局部利益考虑,引进人才和教师的积极性不高,甚至不愿进人,这对于学院长远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抓好人才工作是各单位、各部门负责人的“重要职责”,是一项硬任务、硬指标,不容有丝毫懈怠,更不许消极作为。要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和稳定力度,探索建立更加灵活的用人模式,各单位、各部门尤其要在引才聚才、容才爱才上下功夫,在全校营造尊重人才、关心人才、爱护人才的良好氛围。

(四)抓干部,为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离不开一流的师资队伍,同样离不开一流的干部队伍。上周,新一轮科级干部已全部聘任到位,至此,我校历时半年之久的第四轮干部聘任工作基本结束。全体干部开始新的任期,我们要以“三严三实”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扎实开展工作。

在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中,广大干部要继续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在其位谋其政,为官有为、为官当为,对党忠诚、对学校忠诚、对职位忠诚,切实把深化改革的重任扛在肩上,把细化落实建设方案的工作抓在手中,拿出足够的精力思考、调研和推动各项建设和改革工作。确保我校党员领导干部以“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实效助推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工作。

老师们、同志们,省教育厅《关于地方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分类发展的意见》和我校《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为我们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下一步关键是抓好方案细化和任务落实工作。我们要进一步统一思想、理清思路,深刻认识加强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紧紧围绕建设和改革方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三严三实”的工作作风,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力促内涵发展,不断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努力把我校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谢谢大家!

 

关闭窗口
站内搜索:

Copyright©  安徽科技学院 皖ICP备120098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