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青年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青春志向融入“中国梦”,鼓励青年学生在志愿服务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根据团中央、教育部统一部署,现就我校2014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安排如下。
一、活动主题
价值观 践行路
二、组织领导
成立2014年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全面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的领导和组织,成员如下:
组 长:蒋德勤
副组长:黄远友 李永生 郭 亮 卫 胜 王有炜
曾献功 施培智 何永勇
成 员:丁景良 王振其 张 盛 杜士凤 杨仕勇
何世潮 何俊如 李森林 胡 明 周向群
黄立义 程 斌 路 云 蔡为青
(按姓氏笔画为序)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成员如下:
主 任:黄立义(兼)
成 员:韦乃学 叶 华 刘传燕 张 炎 张 聪
李月月 沈树周 胡文靖 耿广汉 陶 漫
曹 浩 彭丽萍 谢宜勤 (按姓氏笔画为序)
各学院要相应成立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领导机构,确保此项工作,衔接有力,部署周全。
三、活动内容
重点团队的组织,将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寻访身边的中国梦”、考察国情省情民情、寻访中国共青团历史足迹等方面展开,深化和拓展志愿服务,形成特色,凝练文化。
校级层面,结合团省委统一组建(申报)国家级、省级,安排校级重点团队,各学院可根据重点团队组建的方向,结合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方案设计和评审结果,结合年度实践主题,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和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需要,组建学院重点团队、一般团队,开展具有示范效应和引领作用的实践活动。企业生产实习实践团队不作为重点团队组建,不参加方案评选和实践活动评比。
个人层面的实践,引导青年大学生深入理解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内涵,选择实践范围和实践项目,鼓励大学生选择社会热点问题、民生问题、“三农”问题、青少年健康成长问题、资源环境保护等主题,进行调研走访、社会观察、总结分析等实践活动,扩大活动覆盖面、受益面,提升活动实效性。
四、时间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5月20日前)
团委、团总支、团支部三级团组织分别开展宣传动员,各团总支、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宣传动员和工作部署,班级辅导员动员广大同学踊跃参与社会实践,鼓励学生深入挖掘社会资源,积极申报主题鲜明、思路清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项目。
(二)方案设计阶段(5月20日至5月28日)
1、方案提交(5月22日前):以班级、课题小组、实践小组等形式组建团队,由团总支审核、推荐,以学院为单位将方案设计(附件1)纸质版报送团委。
2、方案评选(5月23日至24日):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领导组根据方案征集情况,组织成立评审专家组,依据方案评选标准,对全部设计方案进行评选,分别评选一等奖10个,二等奖15个,三等奖20个以及优秀奖若干,同时明确各项目实践经费支持额度(200至2000元不等)。
3、行文表彰(5月28日前):对获奖的设计方案进行表彰。优先在获奖方案中遴选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重点团队(国家级、省级、校级)。
(三)组织实施阶段(6月底至9月)
各学院根据领导组安排,动员广大学生参与实践,并组建2-3支学院重点团队(见附件2),组队情况于6月10前报团委备案。各实践团队要重点围绕提交的设计方案,在交流评比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设计方案,根据方案进程组织实施实践活动。
(四)结果反馈阶段(9月上旬)
下学期开学后一至两周内,各学院要通过班会、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交流会等形式进行活动交流和评比,巩固活动成果,固化好的经验和做法。各实践团队和学生需按要求收集社会实践活动数据、影像资料、整理实践日志,形成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如研究论文、调查报告等,填写“安徽科技学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鉴定表”(附件3,请自行从校团委网页下载),逐级鉴定审核。
(五)表彰奖励阶段(9月中旬)
1、各学院在交流初评的基础上,按学生调查报告(论文)总数3%的比例上报社会实践优秀调查报告(论文)至团委办公室,并推荐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各学院推荐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1到2人。
2、各学院认真总结本单位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领导小组将予以考核,并行文表彰。
3、评选办法。根据积分进行排名,排名前四名的学院授予“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称号。评选办法见附件4。
4、经费支持。实践活动结束后,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领导组办公室组织专家评委对活动开展情况和实践总结进行评定。根据各实践团队的设计方案评选、组队情况、实施过程、后期总结等方面兑现支持经费。
(六)宣传总结阶段(9月下旬)
学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领导组将根据评审情况,举行“实践归来话成就”图片展,利用新媒体途径,对2014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深入全面的总结。
五、工作要求
1、强化人才培养意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事关党团工作经验和青年运动经验的传承,事关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要提高认识,确保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努力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创造条件,提供便利。
2、强化实际效用意识。深刻认识大学生社会实践对于“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以及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布局中的作用,强化创新观念,勇于尝试新办法,探索新路子,摸索新经验。
3、强化人身安全意识。要切实做好参与社会实践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对参加社会实践的同学要进行多方面的教育,尤其要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要采取切实措施,高度重视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师生的安全,确保万无一失。
4、强化有效覆盖意识。要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与2015年全国、全省创业计划竞赛、学科竞赛、大学生廉政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大学生创新科研课题、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有机结合,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体系化设计。
附件1:安徽科技学院2014年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方案设计表
附件2:安徽科技学院2014年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重点团队登记表
附件 3:安徽科技学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鉴定表
附件4:安徽科技学院2014年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评选办法
2014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