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省安庆桐城市考察时指出,六尺巷体现了先人化解矛盾的历史智慧,要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场所,发挥好中华民族讲求礼让、以和为贵传统美德的作用,营造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环境。桐城市从得天独厚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将六尺巷典故蕴含的“礼让和谐”文化融入基层治理方法。
高校基层工会承担校内民主监督参与民主建设,当前高校面临诸多挑战和矛盾,如何化解校内矛盾,建设和谐校园,是高校基层工会面临的重大课题。探索从“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中解锁校园基层善治密码,切实做好高校校园维权工作,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一、新时代高校基层工会维权作用突显
我国《工会法》中规定“工会的基本职责是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依法维权工作是工会工作的根本属性。高校工会是在学校校党委领导下的群众性组织,是高校党组织联系教职工中发挥着桥梁和纽带作用,更代表和维护着教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法律所赋予工会的权利,是党给工会的重要任务和基本职责。高校教职工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中,发挥着日趋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全面实施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高等教育跨越式大发展和建设“双一流”的背景下,高校面临教职工编制少、学生数多、教学和科研任务重等现实问题,高校工会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工作上面临了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以建设和谐校园为出发点和落足点,探索正确处理好高校发展中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之间的关系,维护好教职工的根本利益是高校发展的主题之一,已成为高校工会的工作核心内容之一。如何调动起教职工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摆在高校工会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和新的历史使命。
因此,高校工会的工作重点必须落实在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将职工利益切实落实到政策改革的全过程中。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是高校工会职能的最终体现,也是开展工作的原则。维权职能是高校工会的核心职能,主要体现在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工会法》中规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二、新时代高校工会维权工作面临的挑战
在新时期下,高校工会维权工作出现了诸多困境和挑战,例如高校工会维权体制的不完善、维权工作法律依据的缺失、高校工会自身队伍的不强、高校对维权工作开展的指导薄弱等等问题,同时高校教职工的利益诉求与表达出现了新动向、面临新问题、发生新矛盾。
当前,高等院校大量招聘非在编职工带来系列新矛盾。源自《安徽省教育系统非在编职工队伍状况和权益保障情况调研报告》,调查显示,我省高校非在编职工数量众多,且增长速度快。在参与问卷调查的29所本科高校中,共有非在编职工5667人,平均每所高校大约195人。有的高校非在编职工人数甚至达到了在编教职工数的三分之一。这个庞大群体,为高校建设发展做出贡献,但是在民主权利、职务晋升、同工同酬和权益保障等方面诸多问题。从而引发多起纠纷、甚至法律诉讼,影响了高校校园和谐稳定。对“工会在职工权益保护方面发挥的作用”的调查表明,回答工会在职工权益保护方面发挥的作用“非常明显”的被访者比例为23.76%,回答工会在职工权益保护方面发挥的作用“明显”的比列为36.34%,回答工会在职工权益保护方面发挥的作用“一般”的比例为27.57%,回答工会在职工权益保护方面发挥的作用“不明显”的比例为12.33%。超过60%的被访者认为学校工会在职工权益保障方面发挥了“明显”以上的作用,说明工会工作得到多数职工的肯定和认可。
表1:您单位工会在职工权益保护方面发挥作用情况
选项 |
小计 |
比例 |
非常明显 |
187 |
23.76% |
明显 |
286 |
36.34% |
一般 |
217 |
27.57% |
不明显 |
97 |
12.33% |
高等院校形式多样的达标考核产生的新问题。从政府层次、学校层次、学院层次、甚至教研室层次的形式多样的达标考核, 例如安全检查、审核评估,教学督导、试卷分析、论文检查、科研经费到帐率、年度考核,等等,初步统计一位教职工面对10多样检查、评估、考核,须填写表格多达几十项,基本上每月、每周都有。一旦有考核没有达标,就会影响教职工的津贴、课时,直到职称晋升。因学科不同,考核指标往往是“一刀切”。从而诱发起争议、纠纷。
这些新问题、新矛盾诉与高校工会,让工会也难以决断。对高校工会维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成因分析,从完善依法维权的制度体系、创新依法维权的工作方式方法和加强宣传教育等方面,提出新时期背景下解决高校工会维权工作在面对困境时的对策建议伴。特别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深化改革,以及高校全员聘任制的实施、利益局面以及劳动关系的不断变化,与之带来的各种利益矛盾愈发突出,导致高校教职工维权内容的多元化。同时,高校职工维权意识的增强、工会体制的不完善更使维权工作合理开展带来一定的困难。
三、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形成
桐城市人民法院孔城人民法庭是“六尺巷调解法”的发源地,这里有安徽省第一个“六尺巷调解室”。孔城人民法庭地处城郊接合部,辖区还包括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年以来矛盾纠纷急剧增多,诉讼案件数量上升很快。在这样的背景下,孔城人民法庭在工作实践中发现用判决方式处理这些案件的实际效果并不好,于是法官尝试以调解方式来化解矛盾,让矛盾纠纷用调解方式进行结案,从根子上解决了问题。2013年,桐城市人民法院对孔城人民法庭的经验进行了总结,进而提出“四全调解法”(全员上、全面听、全力办、全过程调解)。经过探索实践,又将六尺巷谦和礼让精神融入诉讼调解,2015年6月提出凝结了集体智慧的“六尺巷调解法”,并提炼了“听、辨、劝、借、让、和”六字操作规程,还在孔城人民法庭设立了安徽省第一个“六尺巷调解室”。又在2015年7月出台《关于推进六尺巷调解工作法实施的意见》,全面推行“六尺巷调解工作法”。2024年1月至9月,桐城市人民法院的民事案件调解率达35%,居于全省领先水平。“六尺巷调解法”的精髓就在于用柔性方式钝化矛盾。
从而形成新时代以“谦和礼让、和为贵”为核心的“六尺巷”精神。
四、高校基层工会践行“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探索
“六尺巷工作法”,虽然源自明朝一个典故,但其核心理念在于通过沟通与协调,化解矛盾,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在新时代高校基层工会的实践中,这一工作法应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着重强调以教职工为中心,通过细致入微的服务与支持,提升教职工的满意度和自我发展能力。
安徽科技学院工会一直高度重视职工合法合理诉求。从机制上来说,在工会委员会单独设立了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专门负责职工维权工作。从制度上来说,制订了《安徽科技学院教职工申诉处理暂行规定》,为教职工维护合法权益提供政策依据。从组织关心关爱上来说,修订《安徽科技学院教职工家庭大事慰问办法》,在职工生病住院、婚嫁、生育子女、父母(岳父母)去世等方面给予及时慰问。从日常工作来说,工会将定期不定期走访青年教师、引入人才等纳入重点工作,及时了解他们的诉求、建议,分类整理及时与学校相关部门沟通通报,提出合法符合校情的解决办法。特别是注重先进典型、劳模的引领示范作用,号召以他们为榜样,扎根安科,建设安科。近几年安徽科技学院先后荣获硕士授予单位,通过教育部审核性评估,更名大学稳步推进。
安徽科技学院探索“六尺巷工作法”的实践,一是“零距离”沟通,即工会与教职工之间不存在沟通障碍,能够及时了解和响应教职工的需求和关切。二是“全方位”服务,即工会提供的服务覆盖教职工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职业发展到生活关怀,无不体现工会的关怀与支持。在实践中,通过案例分析,积极探索运用六尺巷工作法的高校,其教职工满意度和工作积极性显著提高,从而为高校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五、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在高校基层工会的具体应用
沟通与协调: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在新时代高校基层工会的实践中,六尺巷工作法通过沟通与协调,成功构建了和谐的劳动关系。该工作法强调以教职工为中心,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确保教职工的声音能够被听到并得到重视。通过定期举行教职工代表大会,通过教代会提案,征集教职工意见和建议,使得教职工参与感和归属感显著增强。促进学校民主建设,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提案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职工代表对学校建设改革发展的关注度不断增强,对教职工自身权益的争取意识不断增加,对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充满期望。
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过程中,六尺巷工作法还注重案例分析和经验总结。例如,某高校在处理一起教职工与学校管理层之间的矛盾时,工会积极介入,通过组织双方进行多轮沟通协商,最终达成共识。这一案例不仅解决了具体问题,还为其他高校提供了处理类似矛盾的参考模式。
服务与支持:提升教职工的满意度
在新时代高校基层工会的实践中,服务与支持是提升教职工满意度的关键环节。通过六尺巷工作法,工会能够深入了解教职工的实际需求,从而提供精准的服务。例如,某高校工会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会收集了教职工对于工作环境、职业发展、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发现超过75%的教职工希望增加健康体检支持服务。安徽科技学院工会在每年教职工健康体检上下功夫,专门请知名来校进行健康咨询活动,结合体检结果和教师职业特点,从心脑血管、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女性健康等方面,对教职工咨询进行详细解答,科学分析症状病因,提出了较为完善预防和治疗建议,向教职工普及日常保健知识。并就教职工体检报告进行“一对一”、“面对面”解读。同时开展免费监测血压、评估血糖、视力检查、屈光度监测、视疲劳预测等服务。安徽省教科文卫体工会建立职工互助基金,约5000人次高校教职工获得补助,这一举措得到了教职工的广泛好评。
教育与培训:增强教职工的自我发展能力
在新时代高校基层工会的六尺巷工作法实践中,教育与培训环节是提升教职工自我发展能力的关键。通过精心设计的培训项目,教职工不仅能够获得专业知识的更新,还能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安徽科技学院工会结合省“青教赛”活动,每次赛前聘请校内外专家从教学大纲制定、课件制作、课堂教学、仪表仪容等时进行系统辅导和培训。一直注重青年教师基本功培养,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教学内容和形式不断创新的良好职业素养,贯彻着三尺讲堂、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实现以“青教赛”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水平。自2013年安徽省首届“青教赛”以来,通过校内层层遴选,共有21名青年教师参赛,获得一等奖3名,二等奖15名,三等奖3名,其中,一位教师在工科一等奖中名列第一名且荣获五一劳动奖章,并在全国“青教赛”荣获二等奖。
维权与保障: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在新时代高校基层工会的实践中,维权与保障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六尺巷工作法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建立和完善教职工权益保障机制,工会能够有效地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高校工会通过设立教职工权益申诉委员会,成功处理了多起涉及教职工工资、福利和工作条件的纠纷,保障了教职工的经济利益和工作环境。工会积极倡导和参与制定校内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确保教职工在权利受到公平公正对待。根据《劳动法》和《教师法》的相关规定,工会可以对教职工进行法律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合法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杜绝无理纠纷,无故申诉,甚至破坏校园和谐稳定的过激行为。六尺巷工作法强调通过沟通协商解决矛盾,维护了教职工权益。
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成教育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必须朝着既定目标扎实迈进。必须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在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担当作为。
高等院校基层工会必须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全力加强教师待遇保障,以“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维护教师职业尊严和合法权益,巩固好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根基。要完善学校管理体系,提升依法治教和管理水平,有效防范化解学校安全风险,建设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4-9-10(1)
[2]桐城市委法委员会.“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J].决策,2024- 4;42-45
[3]方瑜.六尺巷工作法-多元化解决机制的桐城探索[J].法制与社会,2018-10;105-106
[4]薛志华.新时期高校工会依法维权研究[D].上海:华东政法大学,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