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教学院(部):
根据《中国科协等21部门关于举办2023年全国科普日活动的通知 》(科协发普字〔2023〕34号)要求,省科协等19部门联合开展2022年全国科普日安徽系列活动,我校积极参与,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时间和主题
2023年全国科普日主题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科技自立自强。定于2023年9月17-23日在全国各地集中开展。各地各部门可根据全国活动主题,结合工作实际拟定活动副主题,主题宣传活动贯穿全年。
二、活动内容
(一)加强政治引领,激发奋进力量。围绕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用科普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围绕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多方位宣传展示新时代以来在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和生动实践。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凝聚踔厉奋发广泛力量。
(二)聚焦创新发展,服务自立自强。围绕“四个面向”所取得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推进科技资源科普化,推动具备条件的科技基础设施和科技创新基地开放,集中展示大数据、人工智能、元宇宙、量子科技等前沿科技,展现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等重大成果,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服务高质量发展。
(三)坚持科技赋能,助力“国之大者”。聚焦乡村振兴,实施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行动、科普服务高素质农民培育行动,促进优质科技科普资源深入农村、服务农民,促进共同富裕。围绕美丽中国建设,普及生态文明知识,倡导绿色、低碳、节约的生态理念,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服务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科普助力“双减”,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
(四)践行科普为民,共创美好生活。围绕卫生健康、数字素养、知识产权、食品安全、国防知识、防灾避险、安全生产等公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聚焦重点人群,深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党群服务中心、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等基层阵地,融入文化、艺术、教育、旅游、体育等各领域,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丰富多样的内容、常有常新的活动,丰富人民精神世界,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三、主要活动
各教学院(部)重点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科学家精神等政治精神领域,大数据、人工智能、元宇宙、量子科技等前沿科技领域,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环境保护、碳达峰碳中和、科普助力“双减”等科技赋能领域,以及卫生健康、数字素养、知识产权、食品安全、国防知识、防灾避险、安全生产等群众关注领域,组织开展科普讲座、重点实验室开放、科学实践体验、观影观展等科普活动,为广大师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特色科普活动。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规范实施。今年是第二十届全国科普日。各单位和部门要把全国科普日活动作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生动实践,广泛动员、精心组织,不断提升科普日活动服务力、影响力。要与《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实施协调机制联动,集成优势资源、汇聚各方合力,服务科技工作者和广大公众。要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厉行勤俭节约,切实为基层减负。要严格落实意识形态管理责任,安全有序开展活动。
(二)创新引领,普惠群众。各单位和部门要以人民性、引领性、时代性、科学性、融合性、开放性推动科普理念创新、实践创新,围绕基层群众最关心最需要的领域,突出群众性、参与性、互动性,打造科普新模式、新场景,开展常态化、多元化的科普服务,切实提升基层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要强化数字赋能,促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推动优质资源广泛传播,更大范围地服务公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强化宣传,做好总结。要充分发挥主流媒体、新媒体作用,宣传好科技工作者做科普的典型事迹,展示好科普成效价值,提升公众参与度,营造浓厚氛围。活动宣传中,请规范使用全国科普日和科普中国标识,突出活动品牌。
五、有关事项
(一)组织动员。各教学院(部)要结合自身工作特点,积极开展科普活动。
(三)活动开展情况总结。科普日活动结束后,各教学院(部)请于9月23日前提交科普日活动总结材料(包括活动照片、视频、总结PPT、文字总结,文字总结包括活动基本情况、主要成果成效、特色亮点、形成可复用的科普资源情况、工作体会等)至科研处邮箱:keyanchu2036@163.com,科研处将推荐优秀活动报送至省科协科普部。省科协将会同全国科普日活动共同主办单位按照组织动员、数量规模、活动宣传、效果亮点、开展科技志愿、联合行动、网络活动情况等指标,对工作扎实、成绩突出的单位和特色鲜明、实效显著的活动予以表扬,并从中择优推荐至中国科协。
六、联系方式
科研处联系人:温正宇、李新伟 0550-6732201
附件1:《关于转发中国科协等21部门关于举办2023年全国科普日活动的通知》
科研处
2023年9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