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创新 敬业垂范
WELCOME
当前位置: 首页>>招生就业>>规章制度>>正文
规章制度

人文学院2016年毕业生就业工作计划

2016年01月01日 10:35  点击:[]

2016年学院有毕业生139人,为进一步做好2016年毕业生就业工作,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根据校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院实际,经研究,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及工作目标

将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学习实践中国梦的载体,从学校长远发展和学生前途的高度,提高认识,加大力度,提前谋划,拓宽渠道,加强服务,进一步加强就业政策的宣传和毕业生就业观念教育,积极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及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大力倡导和扶持毕业生自主创业。着力提高毕业生签约率和就业率,毕业生就业率较去年有较大提升,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人数有所增加,为创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实现学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做贡献。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分工负责,明确职责

实行党政领导一把手负责制,学院党政领导分工负责,分班级、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就业工作的领导和指导,促进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确保2016年就业工作目标的实现。

毕业班班主任是本班级学生就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论文指导老师协助班主任做好学生就业工作。班主任要根据班级学生思想状况和就业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班级学生实现充分就业。

(二)全面动员,全员参与

树立全员就业意识,全体教职员工都要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在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中,对学生的求职择业进行全面指导,加强毕业生的就业观、择业观和创业观的教育,利用自己的各种社会关系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有效的需求信息。实习指导教师要结合指导毕业论文和实习,对毕业生就业进行指导,督促毕业生及时与用人单位签定就业协议。班主任要保持与毕业生的联系,了解全班学生的就业进展情况,做好签约统计工作。

(三)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和创业的指导

1、加强就业形势和政策宣传教育工作。认真组织毕业生学习中办和国办《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我省《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实施意见》及《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等有关文件法规精神。

2、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积极推进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择业观。鼓励毕业生服务基层,服务西部,服务艰苦行业和艰苦地区,唱响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主旋律。

3、积极利用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就业信息,鼓励学生积极联系用人单位.

4、加强毕业生创业教育,积极鼓励毕业生面向新农村建设第一线自主创业,引导学生转变思想,积极创业。邀请优秀毕业生、创业典型来校举办讲座,对毕业生进行创业意识教育、创业能力培养和创业实践指导,引导学生开展就业见习和创业实践,积极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

5、举办各类建功立志报告会。邀请做出突出成绩的校友和有关专家为毕业生作就业创业报告,引导学生转变思想,树立“行行建功、处处立业、劳动光荣”的就业观念。

(四)全面考虑,切实做好毕业生就业的服务工作

1、准确掌握每一位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详细了解毕业生就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帮助毕业生分析未就业的原因,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使毕业生能够及时就业。做好毕业生就业率的统计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工作。

2、做好日常毕业生就业政策、信息咨询和服务工作,为毕业生提供真诚关怀、科学指导、周到服务。

3、抓好就业安全教育,增强毕业生安全防范意识,特别在网上求职要善于整理、分析就业信息,提高明辨是非和安全防范能力。

4、认真做好2016届毕业生生源核报、双优生评选、申请教师资格认定、签约、选调生、选聘生推荐和就业工作评估等工作。把好毕业生自荐材料的质量关,力求材料规范真实。加强就业协议书的发放、签约的管理工作,规范毕业生的就业行为。

5、结合市场需求和毕业生实际,举办就业指导讲座。

6、进一步做好考研辅导及服务工作。考研使学院毕业生有了深造机会,也成为提高我校毕业生就业率的一个亮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潜力,做好考研辅导及服务工作。

(五)认真细致,做好未就业毕业生和就业困难群体的服务工作

1、建立未就业毕业生信息登记表,分析他们未就业的原因、存在的问题,为他们提供就业信息、就业咨询,为他们签约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务。

2、重点关注家庭困难学生、就业困难学生、心理问题学生和后进生的就业工作,做细做好他们的就业指导工作,为他们提供更加详细的就业咨询服务。通过“一对一”方式进行重点指导、重点服务和重点推荐,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经济上、心理上、求职上的实际困难。

(六)加强市场建设,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

1、在巩固已有就业基地的基础上,继续组织人员开辟省内外就业市场,把实习基地建设与就业基地建设、毕业实习与就业紧密结合起来,构建毕业生就业的新体系、新网络。

2、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工作,发挥网络优势,不断强化网络在毕业生求职、就业指导、政策宣传等方面的服务功能。积极动员组织毕业生参加网上招聘活动。充分挖掘利用各种社会资源,积极与用人单位联系,广泛收集各地的人才需求信息,为毕业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信息。

3、组织和指导毕业生有序参加省内外各类就业市场和常设人才市场。

三、奖励与惩罚

学院将根据校有关文件精神和学院制定的奖惩办法,对在就业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和贡献的个人给予适当的奖励,对指导毕业生就业不力、敷衍工作的个人给予批评教育和适当的惩罚。

2015年12月4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