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创新 敬业垂范
WELCOME
当前位置: 首页>>学院动态>>正文
学院动态

人文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系列报道之四:改革开放40年农村生活状况调研

2019年07月16日 16:19 王慧 郭瑜 章路瑶 杜白银 张梦雨 点击:[]

安徽是农村改革发源地之一。7月15日下午,安徽科技学院人文学院“怀瑾队”一行的农村生活状况调研之旅圆满结束,调研团队分三个小组,以“深入基层,感受变化”为主题,深入安徽北部、中部、南部乡村走访调研,切身感受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新变化,并见证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取得的一系列成果,走进农民的日常生活。

(调研小组成员合影 郭瑜摄)

7月13日上午,安徽北部调研小组成员郭瑜、杨文琦、邢越,对安徽北部宿州市及周边地区部分农民的生活状况及乡村变化进行了调查访问。在萧县李集村村委书记李怀九的带领下,调研小组走进村庄,实地考察了当地的住房环境和道路建设以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研走访中随处可见改革开放政策给当地居民带来的切实好处。住房方面,几乎每家每户都住起了二层楼房;基础设施方面,村子里修好的水泥路通到各家各户门前,格外宽敞;每隔二十米配设的太阳能路灯,极大地改善了村里夜晚的交通安全情况。与此同时,互联网的普及也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不仅对农村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进作用,而且也扩大了农村的对外开放程度。改革开放40年来,农村义务教育实现全覆盖,农村孩子们正在享受公平而有质的基本义务教育。

(安徽省宿州市萧县新庄镇李集村的村民住房现状 郭瑜摄)

除了基础设施建设外,乡村文化建设也必不可少。送戏下乡、送影下乡、各色“村晚”等文娱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使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调研小组通过拜访不同年龄段的村民,进一步了解了改革开放40年来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变化情况。

(萧县新庄镇李集村芦屯文化广场 郭瑜摄)

调研安徽中部的队员张梦雨、杜白银、张宇佳深入各自家乡,了解农村发展实际情况。他们了解到,家乡近几年发展的方向主要是:推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实施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带头作用、以景区带动都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等。队员们还了解到,素有安徽“鱼米之乡”之称的天长市全市建设有多个综合种养结合基地,并且近年来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因地制宜,找准发力点,努力在规模化、原料化、机械化、电商化、复合化发展道路上寻求新的增长点。天长市规划第一步是要推进农业机械化,第二步是要实现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初具规模。据了解,过去合肥市下属的庐江县魏荡村原有建档立卡贫困户较多,后因近年来脱贫攻坚战略的深入推进,现已全部实现脱贫。农民从改革开放前期的以传统农业为主的生产模式,逐步转变为以新兴农业为主的农业发展模式。调研小组在魏荡村村委书记左作凤的带领下,来到了有名的新兴农业种植大户刘意山的葡萄种植基地。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推进,国家对农户技术的大力援助使像刘意山这样的农业大户不断涌现。

(合肥市魏荡村刘意山葡萄种植地 张梦雨摄)

安徽南部调研人员王慧和章路瑶通过现场走访和问卷调查的形式深入了解了南部农村生活状况。在询问池州市新丰村当地章姓村民的过程中,调研小组了解到,原先种植作物的土地被承包用于种植草皮,而这些草皮又将作为绿植美化环境。被承包土地的村民不仅可以定期收取租金,同时也可以参与到种植草皮的过程中从而获得收益。因此,村民们不再只依靠农作物的收成生活,而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增加收入来源,提高生活质量。

(池州市新丰村草皮种植业 章路遥摄)

在此基础上,乡村环境也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要点。安徽南部多山,能源问题的解决有赖于风能,风力发电既节能环保,又省时省力,成为安徽南部乡村地区脱贫攻坚的重要建设项目。

(马鞍山市含山县风力发电 王慧摄)

据报道,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省切实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发展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通过此次的走访调研,各小组成员们深刻认识到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理解了推进建设和谐文明新农村,让农民在和谐秀美的乡村当中幸福生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特约通讯员:李沙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