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高校招生人数大幅增加,一些高校原有的基本设施建设已经难以维系正常使用需求,迫切需要对原有的基础建设设施进行装饰装修改造,以满足教学、生活需求,这导致我国高校建筑装饰装修工程项目数量的飞速增长。该类项目存在非营利性、资金来源公共性、投资金额大、协调工作量大等特点。然而,该类工程项目易滋生腐败,在建设的各个阶段易发生一系列招标造价问题及风险,不仅败坏风清气正的校园风气,浪费高校宝贵资金资源,更会影响工程质量,对师生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从深层次来说,我国高校大部分由政府出资设立,对其财政资金的私吞和浪费也是对社会公众和国家利益的侵害。
S市审计机关在对A高校主要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中,通过校长办公会议和党委会会议记录中一个细小的线索,顺藤摸瓜,充分发挥审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合理运用各种方法与策略,细查深究,攻心攻虚,巧牵细节,破解疑点,严肃查处了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项目背景
经中共S市委审计委员会批准,S市审计局对A高校主要负责人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A高校是S市重点建设高校,是一所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大学。审计组贯彻依法审计的理念,合理确定审计范围,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为主线,紧扣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揭示管理中的漏洞与风险,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促进资金资产提质增效。
一个多次出现的人名
发现疑点,巧用大数据
根据审计方案,审计人员对审计期间的校长办公会议和党委会会议记录进行了仔细审查,发现有个人名出现了多次,是一名张姓校友。会议记录里多次提到,感谢这位校友对学校东部宿舍建设作出的重大贡献,出力又垫资,校领导都夸张校友是个“活雷锋”。但是审计人员查询了这三年的财务数据和基建台账,在已提供的新建工程和装修装饰工程的资料中,均未看到有关于宿舍改造的项目。
审计组组长凭借职业判断,觉得问题没有这么简单,一个人名不可能无缘无故在校长办公会和党委会会议记录中出现那么多次,一定有什么被忽略和隐藏的细节,当即要求审计人员对张姓校友的社会关系和开办企业的情况进行大数据查询。审计人员通过大数据手段,发现张校友确实毕业于A高校,未查询到与A高校的主要负责人之间存在关联关系,但发现张校友名下有家Y公司,主要从事的是信息、网络、软件、电子新能源科技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电子产品、五金交电的销售,物业管理等。
一一比对,找到异常项目
审计人员决定进一步分析研究已有的业务资料,同时仔细研究每一个审计期间发生的服务类和工程类项目。对于每份审阅过的资料,他们都逐一做了记录,方便查询、比对。功夫不负有心人,审计组主审发现了一个与Y公司相关的服务项目很可疑,该项目名称为A高校东部学生生活园区综合服务项目,竞争性磋商公告中显示该项目的主要内容和要求为“为提升A高校学生宿舍的居住条件及综合服务和管理方式,秉持‘社会化投入为学校减压、信息化提升为管理赋能、人性化设计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在不增加学校教育经费投入、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改善学生的生活环境,提高学生的满意度;改变宿舍脏乱差的面貌,提高居住的舒适度;改革传统的管理、服务模式,提高学校的工作效率。在环境、设施、管理、服务及功能上满足学生、教师和学校日益增长的需求,创新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的手段,探索和创造高校宿舍管理服务的新模式”。
审计人员进一步比对了财务账,发现A高校以总服务年限为十年,年采购预算金额不超过数千万元的服务项目的名义,向Y公司支付服务采购费。
披着服务项目外衣的建筑装饰装修工程
抽丝剥茧,分析项目本质
A高校的老校舍建于20世纪80年代,楼体为砖混结构,外墙面老旧,内部装修已经出现发霉、墙皮脱落等情况,宿舍改造初衷是为了改善学生的生活环境。那么,A高校的这个生活园区综合服务项目是否涉及建筑装饰装修?
通过对A高校东部学生生活园区综合服务项目的招标资料进行审阅,审计人员发现招标文件中显示,此次招标内容为“A高校东部生活园区N栋学生宿舍楼的综合服务与管理方案。综合服务和管理方案包含但不限于园区环境改善、硬件升级、设备更新、智能化平台的迭代,通过环境和管理服务的提升,达到精细化管理、标准化服务、常态化育人,本项目将包括A高校东部生活园区的基础设施改建以及运维管理升级两大板块,具体可实现以下目标:规划设计、环境提升、智能化建设、信息化运营管理、精细化运营管理”。招标文件中明确提到了要进行基础设施改建。此外,该项目合同中也写明,要求一次性硬件投入分别不少于总金额的80%,其装饰装修工程金额占合同的主体部分,审计人员觉得这个项目不是一个单纯的服务项目,是一个披着服务项目外衣的建筑装饰装修工程。
步步为营,进行实地考察
审计人员通过实地查看,发现东部已经进行过项目的宿舍楼与西部未经改造的宿舍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无论是从外观还是内饰,东部宿舍楼均已焕然一新,并且在宿舍边还新增了几栋玻璃房,作为学生的书吧使用,自建违章建筑已成事实。审计人员结合拿到的合同,获取了第一手审计证据。审计组内对此展开讨论,确认了该项目实为披着服务项目外衣的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掌握了下一步与被审计单位沟通情况的主动权。
针对已发现疑点,审计人员决定进一步深入审计:一是确认Y公司是否具备相关建筑装修装饰工程资质,是否将该项目的工程部分进行转包;二是对项目的程序进行检查,对工程量清单、投入资产清单和实际施工范围面积等项目资料进行进一步审查,并确认项目的程序是否到位,包括项目是否取得施工许可证,验收、竣工决算以及报建程序是否完成等。
撕下校友“活雷锋”的华美外衣
A高校资产处以一些项目的核心资料只有Y公司有为由表示无法提供相关资料,于是审计组请来了张校友,向其了解项目的具体情况。张校友和审计人员大谈“情怀”,表示他做项目不是为了赚钱,只是为了给母校做点贡献。在宿舍硬件改良上,针对现存痛点,将新时尚与新功能引进宿舍,塑造宿舍新场景;在信息化提升上,以智能化为重点,引进人脸识别、无感监控、云平台等,为安全管理更精准、学校管理更动态、宿舍服务更高效提供技术手段;在资金安排上,通过一次垫资、十年回收的模式,减轻学校投入负担。
至此,审计组已经知晓了A高校视张校友为“活雷锋”的主要原因:张校友垫资为学校进行了宿舍的装饰装修,前期硬件已经一次性投入,后期分十年收回,要垫付大量的资金和利息!
审计人员按照确认的审计方向进一步查实,发现Y公司无相关建筑装修装饰工程资质,经学校项目主管部门同意,Y公司将项目中的宿舍楼装饰翻新和生活区景观改造工程分别转让给了有资质的两家建筑装饰公司,项目装修改造已完成并投入使用,但未按规定办理施工许可证,也未办理竣工决算和验收。A高校未取得工程量清单、投入资产清单和实际施工范围面积等项目资料。
那么,这个项目真的是A高校占了大便宜?张校友真的是只为了“情怀”而垫付了大量资金的“活雷锋”?为了解答这一疑问,审计人员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是招投标方面。公开招投标作为当前我国高校为基建项目选择承建商时最常采用的方式,其目的是打造一个更为公平公正的平台,在公平竞争的前提下确保中标单位具有优良的建设能力与较低的施工成本,保护高校合法权益。如果将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包装为服务项目,进行服务项目分期支付,就能很好地规避公开招投标,同时,没有相关建筑装修装饰工程资质的Y公司也能入选。Y公司由此进入一个之前无法涉足的领域,分得一块工程项目的“大蛋糕”。
二是工程施工方面。工程施工是整个工程项目得以实现的最重要环节,其耗费工期最长,所需要的人力物力也最多。工程建设虽然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招标环节的铺垫,但其本身的复杂性与专业性使其成为藏污纳垢的天然“温床”。Y公司将项目中的宿舍楼装饰翻新和生活区景观改造工程分别转让给有资质的建筑装饰公司进行,却连分包合同、工程签证、工程监理等资料都无法提供,也未进行过房屋质量安全检测、消防安全验收,宿舍内居住的学生的生命安全无法保证。
三是工程结算方面。工程竣工结算环节作为整个基建工程的最后一步,双方依照招标文件及合同约定对工程项目进行验收,并在验收无误的情况下结算相关工程款项并交付高校使用。这一环节直接牵涉资金结算,但Y公司始终无法提供工程量清单、投入资产清单和实际施工范围面积等项目资料,却每年收取固定的服务费用,审计组对该项目的实际成本无法核实,财政资金的安全无法保证。
综上所述,审计组认为该做法风险巨大,对A高校主要负责人进行定责,要求A高校重新梳理该项目,取得工程量清单、投入资料清单和实际施工范围面积等重要资料,开展房屋质量安全检测,确保入住学生安全,加强施工许可证办理、项目验收等各类修缮工程过程管理。
案例总结
总结该审计项目,主要有以下经验:
一是锱铢必较,触角敏锐。审计人员要具备高度的敏感性,在纵观全局的基础上,从烦琐零碎的事项中把握细节,从每一个细微的异常现象着手,剖析背后原因,揭示管理漏洞。
二是方法多样,审深审透。审计人员在取证的过程中遇到阻力、陷入困境时,应该因地制宜,合理运用各种方式方法,采取灵活的审计策略,正确把握推进节奏,打破僵局,突破取证“瓶颈”。
三是不断学习,业精于勤。审计人员唯有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提升能力素质,才能顺应新形势、适应新要求、实现新作为。(来源:《审计案例》2024年第10-1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