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班团动态 >> 正文

探寻宣纸古韵,传承文化薪火——安科食品暑期实践团赴泾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指示精神,安徽科技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组织青年学子于暑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围绕“墨韵宣城,纸绘华章”主题,团队走进宣城市泾县宣纸博物馆,通过实地探访和沉浸式体验汲取文化养分,以青春行动践行对非遗文化的守护与时代担当。

泾县,素有“中国宣纸之乡”的美誉,千年的纸香墨韵在此沉淀。宣纸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承载着中国传统书画的艺术精髓,更享有“纸中之王”的美称。其背后,是一段跨越时空的文化记忆,是一代代匠人持之以恒的初心与坚守。

本次社会实践不仅是一次文化之旅,更是一场深刻的精神洗礼。在宣纸博物馆内,同学们通过详实的史料与丰富的展陈,切身感受到的不仅是工艺之美,更是历史与文化的绵延传承。从宣纸的原料选取,到复杂的制作流程,再到对温湿度的精准把控——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传统智慧的深邃与匠心的细腻。展柜中的成品与影像资料,让流传千年的技艺和精神生动呈现在眼前,进一步激发了青年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热爱。

比观看更深刻的,是亲手实践。在宣纸工坊,同学们积极参与制作全过程:从原料搅拌、纸浆捞取、脱水压平,到纸张烘晾,每一个环节都亲身体验。质朴的劳动让大家深刻感受到匠人之艰辛,也体会到非遗技艺所蕴含的沉稳而深厚的文化力量。团队成员感慨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我真正理解了传统技艺的魅力,也更明白了传承的意义。”

在书法体验区,同学们展纸蘸墨,于一笔一划间体悟“纸以载道、墨以传情”的文化精髓。宣纸独特的柔韧性和吸墨性,为书法创作赋予了更多可能——毛笔行走其间,流淌的不仅是墨迹,更是文化的脉动。青年们通过临摹与创作,不仅探索艺术,更承接文脉,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热忱深深写入心中。

文化的力量不仅源于技艺,更来自于精神的传递。在与宣纸非遗传承人的交流中,同学们了解到技艺传承所面临的现实挑战:青年从业者不足、公众认知有限、部分工艺濒临失传。但这些困境,反而坚定了大家以行动守护文化遗产的决心。非遗不应只是历史的回响,更应成为时代的声音,而青年,正是这声音中最鲜活、最有力的传递者。

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是学院推动青年学生深入文化现场、开展实践育人的重要举措。它打破了课堂的边界,使知识走出书本、走进非遗,让文化认同在切身体验中得以升华。同学们通过亲历与思考,建立起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深刻的理解与更坚定的自信。

文化并非遥不可及,而是融入日常、滋养心灵的土壤。食院学子以青春之名走入宣纸的世界,将所见、所思、所感汇聚为文化传承的责任与担当。正如一位参与者所言:“我们或许不会成为宣纸制作的匠人,但我们愿意成为文化精神的传播者,让更多人看见、理解并热爱这份传统之美。”(特约通讯员:程韬 摄影:龚择宣 审核:赵传磊 付光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