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学习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暑期社会实践系列报道(十):培育“小小推普员” 展现青年新担当

为助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工作,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贡献青年学子力量,7月13日安徽科技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组织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成立了“普中华之音”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广德市开展实践活动。

走访调研不畏酷暑,认真讨论明晰计划

在广德市新时代文化实践基地,团队成员结合当地的“暑期公益课堂”进一步细化了普通话推广和调研活动的工作计划和安排。“暑期公益课堂”是广德市为解决外来职工子女暑期“看护难”问题设立的公益课堂,共有三十余名各年龄段孩子。团队成员与孩子们进行了一对一的交流,详细了解了他们的家庭情况、家长文化程度、家长职业等基本情况,并且对普通话在孩子们家庭中的日常交流和使用情况也进行了调查。与此同时,团队成员分组走进多个社区,与社区工作者和各年龄段的普通市民进行深入交流,详细了解了当地市民对普通话的了解和使用程度,以及广德市围绕普通话推广工作制定的政策、实施的举措和举办的活动。

精心编排组织活动,寓教于乐循循善诱

“暑期公益课堂”中的学生均为外来职工子女,学生生长的语言环境复杂,实践团队选择面向这部分学生重点开展普通话推广活动。

为了吸引孩子们积极参与其中,团队成员郑宇彤、万沐阳用故事引入主题,深入浅出,用丰富幽默、通俗易懂的语言带领孩子们了解普通话对个人发展、国家进步的重大作用,组织孩子们开展自创的游戏“你听我说”体会普通话的实用价值。游戏中,一队用普通话传递固定语句,另外一队用方言,在规定时间内传递正确信息更多的一队获胜。9岁的袁钱子墨说,这个游戏让我体会到了普通话的用处,我以后会督促家里人和我一起说普通话。团队成员宋嘉怡、吴曜亭组织学生开展读书分享会,指导孩子们将自己看到的最精彩的内容读给大家听,用普通话分享自己读书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悟,同时互相纠正不标准的发音,孩子们积极参与,场面热闹。团队成员马一荣、朱昆鹏引导学生用图画展现出自己与普通话的故事,带领所有孩子在长长的画卷上留下自己为普通话点赞的手印,教育大家要认真学习普通话,上好每一节课、说清楚每一个汉字。

团队其他成员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分赴设置在邱村镇吉山村和天寿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暑期公益课堂”,与那里的孩子一起开展“纸浆绘画”,以传统的造纸术为依托,鼓励他们用普通话介绍自己造纸的过程和所画内容的意义,鼓励用普通话本勇敢表达。

在活动过程中,团队成员与孩子们耐心沟通、悉心指导、教育引导他们用普通话表达自己,鼓励他们做一名“小小推普员”,带动自己身边的人学好普通话、用好普通话,提升家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普通话的频率。

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团队成员依据广德市的具体情况制定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游戏和教具,寓教于乐,在提升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提升他们使用普通话的意愿,将传播普通话的种子撒入参与活动的小朋友心中,鼓励他们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小推普员”。团队成员在活动过程中也进一步提升了自身了解民情、社情的能力,提升了用自身所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展现了青年学生在新时代的新作为、新担当,此次活动也是学院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们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身份和责任,明确了自己的使命和担当,明确了自己的前途和志向。(特约通讯员:王明浩 摄影:袁文艺 马一荣 审核:张聪)

版权所有:共青团安徽科技学院委员会 | 地址:安徽省凤阳县安徽科技学院
邮编:233100 | 电话:0550-6732053 Email:ahkjxytw@126.com | [皖ICP备12016364号] |校团委宣传部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