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灼赤日迎慰问,声声关切沁心凉。15日,正值2025年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传承小岗精神 助力乡村振兴”专项活动启动之际,校党委书记时伟来到小岗村走访慰问参加小岗全国专项活动的暑期社会实践队师生。

时伟走进实践团队,详细了解他们的具体安排和实践内容,与青年学子们面对面交流。他指出同学们能够参加到乡村振兴小岗专项活动中来意义非凡,这不仅是专业知识与具体实践的深度融合,更是青年学子受教育、长才干、做奉献的宝贵契机,终将成为青春岁月里不可磨灭的美好记忆。他希望同学们要沉下心来,贴近百姓生活,用实际行动擦亮“小岗社会实践”品牌。时伟勉励实践队师生要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小岗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注重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形成高质量的实践成果,助力小岗社会发展,在社会实践的生动课堂中书写青春答卷,展现安科学子的责任与担当。

学校4支实践团队入选“传承小岗精神 助力乡村振兴”全国专项活动,其中4个国家的5名留学生组建的“国际交流乡村振兴观察团”特别引人注目,该团队是本次专项活动中唯一的、也是我校办学史上第一支由留学生组建的社会实践活动团队。5位成员目前正在我校攻读涉农类硕士学位。留学生们通过近距离观察小岗,了解小岗,亲身体验小岗村的发展现状,跳出书本和媒体的片面印象,直观了解乡村的基层治理、文化传承和社会变迁,形成对中国更立体、全面的认识。同时结识来自全国的大学生,了解更多中国文化和发展模式,将小岗模式和小岗精神带回所在国家,助力家乡农业发展,回国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这种双向互动,既让留学生在实践中成长,也为乡村振兴带来新的思路和资源。”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何世潮介绍说。
情景思政课《1978:十八个红手印》曾在2024的专项活动中备受关注,获中国青年报、中青网、安徽日报等媒体专题报道,形成良好社会反响,为农文旅融合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今年学校组建《1978:十八个红手印》演员团队,以文艺团队志愿者的身份投入到课程志愿服务中来,与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大学生沉浸式体验当年小岗村18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按下红手印的真实情景。此外“演讲小达人团队”与“数链兴农队”团队将分别聚焦留守儿童和乡村电商直播开展实践活动。
2025年暑期,学校聚焦“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主题,立足“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实践育人目标,推动在校青年学生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引领安科青年了解国情民情、增长知识才干、激发挺膺担当。共有813支队伍、7864名在校学生投身实践,通过创新点面结合的方式,重点围绕乡村振兴、科技助农、基层治理、文化传承等领域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安科青年学子深入城乡一线,发挥专业优势,切实了解乡村基层,以实际行动展现我校青年的责任担当,为地方发展持续注入青春动能。(特约通讯员:王明浩 摄影:陈宝 审核:李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