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青字〔2021〕1号团委2021年工作要点

校团委2021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扣2021年学校党政工作中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思想政治引领为核心,以促进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组织建设,深化团学改革,创新工作方式,提升团建水平,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学生为建成现代化全国一流应用型大学贡献青春力量,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一、学习新思想,引领青年奋力建功新时代

1、持续加强青年思想引领。认真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工作。进一步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丰富内涵。组织团学骨干面向全校团员青年进行宣讲,用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新思想。

2、组织开展团员青年党史学习教育。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的重大责任,作为团员思想武装和团的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化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的重大契机,各级团组织要开展党史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讲微党课等活动,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组织开展“网上重走长征路”学习教育。

3、深入推进“青年大学习”行动。组织青年学生广泛参与“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学习。带领全校团员青年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丰富内涵和实践力量,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4、组织开展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各级团组织广泛开展线上线下,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歌颂中国人民崭新的精神面貌,赞美祖国美好景色和山川风光,抒发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的壮志豪情,力求丰富多姿,创新出彩,营造热烈隆重、积极向上的校园庆祝氛围。

5、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中国电信奖学金”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个人”、“大学生自强之星”、“向上向善好青年”、“十佳大学生”等典型选树推荐评选活动,在学生中传递青春正能量,增进青年大学生对国家发展重大战略的认同。开展“五四”系列活动,做好团内表彰工作。

6、深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举办2021年“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暨第七期团校,深入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在我校实施,坚持培训和培养并重,着力为党培养和输送青年政治骨干。

7、探索校园舆情应对与应急响应机制。初步建立校园舆情常态化工作机制,设立舆情应对处置工作流程及常见舆情问题应对预案,进一步加强学校对团属网站、新媒体平台的管理。

二、紧跟新形势,聚焦改革攻坚激发新活力

8、落实学校共青团改革方案要求。贯彻执行《安徽科技学院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牢牢把准政治方向,尊重青年主体地位,以青年学生为中心,扎实推进共青团改革。

9、指导学生会组织改革和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安徽科技学院推动学生会深化改革的若干意见》(党秘〔2020〕17号),在党委的领导下,指导推动学生会落实深化改革的相关要求,强化工作协同配合,支持和引导学生会更好地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

10、推进高校学生社团规范管理。贯彻落实《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管理办法》(教党[2020]13号),加强对学校学生社团建设服务管理,充分发挥学生社团育人功能,注重科技、文化、艺术活动内涵提升,增进理性与深度,完善专业化社团建设。支持学生社团的健康有序发展。

三、明确新任务,围绕中心工作展现新作为

11、切实增强“三全”育人功能。探索团组织“全程全方位育人”模式,在第二课堂方面不断深化“三全育人”改革,在育人的高度、力度、效度上下功夫,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12、加强非遗教育传习基地建设。增强学生美育教育,充分发挥省级教育传习基地作用,增强传习效果,扩大影响力。提升原创思想文化作品《中都鼓韵》的品牌影响力,提升思想性、艺术性,拓展外演途径。

13、持续浓厚校园文化艺术氛围。以“书香工程”为主线,开展校园读书创作活动,在全校范围内浓厚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读书兴趣和阅读习惯。培养青年学生审美情趣,坚定文化自信。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引进不同类别艺术形式进校展演。结合不同时间节点打造精品文艺活动。

14、深入推进体育文化建设。鼓励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注重传统体育的创新开展,倡导进取精神、健康理念,塑造青年学生阳光形象,积极打造校园体育文化品牌,精心组织“三大两小”学生球类赛事。

四、探索新举措,增强实践育人务求新成效

15、大力推进第二课堂成绩单。促进大学生思想成长合全面发展,深入挖掘第二课堂育人价值,探索德育为引领、智育作支撑、美育与体育为载体、劳动教育为补充的“五育”并举的框架。系统提升第二课堂育人实效,健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深度融合、相辅相成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16、着力促进创新创业。加强KAB创业教育基地各项建设,充实企业家和博士导师团。指导大学生KAB创业俱乐部举办1-2期创业大讲堂。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库,动态保持40个左右的创业项目,拓展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范围。探索创业实践基地建设,浓厚青年创业氛围,增强创业实践能力。

17、统筹安排各类创业赛事。围绕全国、全省“挑战杯”,“青苗杯”等品牌项目赛事,激发学生优秀创意,打造优秀作品。

18、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校党委领导下,发挥实践育人优势,加强学生劳动教育,结合疫情防控要求统筹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组建国家级、省级和校级重点团队,发挥学校传统学科专业优势,为乡村振兴等贡献青春才智。

19、常态开展志愿服务项目。建立志愿服务活动常态机制,提升志愿服务层次和水平,完善志愿服务认证。落实团中央“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安徽基层计划”,严格审查,择优推荐;关心志愿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组织广大青年积极参与地方志愿服务项目,组织申报优秀志愿服务项目。

20、加强勤工助学指导工作。严格拟定岗位与职数,严格选拔和考核程序,保障勤工助学学生权益,优绩优偿。

五、适应新要求,深挖组织潜力助力新成长

21、维护学生青年权益。维护青年学生权益。提升学生权益维护意识,开展“我与校长面对面”活动。开展“光盘行动”等活动,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精神和勤俭节约意识。加强对学生伙食民主管理委员会工作指导。

22、推进青年媒体建设。注重新媒体运用,创造性开展工作,统筹全校共青团工作领域新媒体运用,增进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加强内容审核和舆情管控。

23、创新社团发展模式。加大对理论型、专业型、文化型、公益型、体育型社团的支持,落实“小而精、小而新、小而广、小而专”的模式要求,推进专业型社团建设工作。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发挥学生社团在繁荣校园文化、促进人才成长中的积极作用。

六、贯彻新理念,规范组织建设促进新发展

24、落实团委全委会、常委会建设各项要求,增补团委委

员、团委常委,坚持议事规则,加强团委中心组学习,简化形式,深化内涵,精简项目,提高成效。积极为团学骨干和团员青年提供学习交流平台和机会。

25、坚持从严治团,着力增强团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

性。组织开展基层团组织书记述职评议考核,全面加强团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管好团的政治方向、团干部、团组织、团员队伍和团的各项工作。

26、严格团员发展工作,把握入团政治标准,执行发展团

员编号制度,持续抓好入团前教育和入团后的经常性教育,发挥团员模范作用。

27、规范组织关系转接,切实做好“学社衔接”、“升学衔

接”、“党团衔接”工作,2021年毕业生团员组织关系“学社衔接”率、“升学衔接”率均不低于80%。做好推优入党等“党团衔接”和青年教工团员服务工作。

28、持续推进“智慧团建”,按照摸清组织底数,助力从严

治团的目标,做好各级团组织和团员、团干部的信息核对录入,实时更新动态管理。用好“智慧团建”系统,常态化开展基础团务管理、团内信息统计等基本工作。

29、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健全各级团委“专挂兼”干部队伍。持续深入开展团干部成长教育,筑牢思想根基、强化宗旨意识、践行群众路线、勇于开拓创新,举办1-2期团干部培训班。

30、加强共青团理论研究,结合共青团工作新领域、新要

求、新形势、新任务,遴选发布研究课题,提升团干部政治素养和水平,理论研究不断涌现新成果。

31、完成学校和上级团组织交办的其他工作。

共青团安徽科技学院委员会

2021年1月18日

版权所有:共青团安徽科技学院委员会 | 地址:安徽省凤阳县安徽科技学院
邮编:233100 | 电话:0550-6732053 Email:ahkjxytw@126.com | [皖ICP备12016364号] |校团委宣传部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