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学校共青团的总体工作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学校党委和上级团组织工作部署,聚焦主责主业,服务学校中心大局,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团结引领广大团员青年为学校事业发展汇聚青春力量。
一、强化青年思想政治引领
1.持续深化“青年学”。坚决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引导全体团员青年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长效机制。巩固深化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成果,引导团干部和广大团员青年不断深化对“两个确立”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进一步优化“青马工程”课程设置、提升培训质量,着力培养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2.持续育好“青年观”。高度重视价值观培育,引领青年树立远大理想信念。规范落实“三会两制一课”制度,制定基层团组织理论学习安排意见,用好办好主题团课、主题团日,凝聚青年力量,引领思想前行。深入开展团干部、学生骨干和入团积极分子等系列培训,深入开展“青年大学习”“与信仰对话”,办好“五四”主题团日活动、创业大讲堂。抓住“五四”青年节、国庆节、建校75周年等重要节点,积极选树青年榜样,增强团员青年的仪式感、光荣感和先进性,强化团员青年爱校护校意识。
3.持续优化“青年讲”。用好青年宣讲团,组织精干力量结合学科专业、艺术特长和社会实践,打造“接地气”“冒热气”的宣讲内容,引导广大青年持续深化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激发建功新时代的信心决心,用“青言青语”讲好安徽故事、安科故事。
4.持续强化“青年声”。提升运用网络引领思想政治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发挥新媒体优势,壮大网宣员骨干队伍,高质量运营好“安科小团”微信公众号。探索创设共青团和青年工作新应用、新场景、新布局。抓牢网络意识形态主战场,加强对团属新媒体平台的管理监测,及时发现并稳妥处置突发事件,防范化解各类风险。
二、充分发挥团组织服务青年桥梁纽带作用
5.打造书香校园,开展学风建设系列活动。依托读书创作、晨曦计划、书香工程等活动,多形式营造优良学风,凸显浓厚书香氛围。开展“周三下午茶”“悦享书吧”等活动,提升“团团小屋”“青年之家”建设水平,打造间间有特色、时时能阅读、人人有成长的阅读环境。
6.坚定文化自信,助力青年文化创新创造。依托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习基地和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持续开展非遗文化传承活动。持续探索“艺术+思政”新模式,打造有地方特色、安科特色的思想文化作品《印迹》,扩大文化产品高质量供给。结合学校建校75周年,探索新时代高校文化传承的责任担当。开展“创新长三角”学术沙龙、“新校区,新媒体”技能提升工作坊等文化活动。
7.繁荣校园文化,打造青春活力校园。规范社团管理,为社团健康可持续发展拓展资源、整合力量、创造良好环境。深化美育教育和美育实践,加强校区联动,依托各类学生社团、美育俱乐部开展“社团文化节”。组织参与全省、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形成学生普遍参与以美育人的新格局。精心组织“三大两小”学生球类赛事和各类文艺活动。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徽风皖韵进高校”等活动的开展。
8.精心组织创新创业赛事,激发青年创新活力。打造全链条科创赛事育人体系,积极组织参与“挑战杯”“创青春”“青苗杯”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赛事。组织开展创业大讲堂活动,浓厚大学生科技创新氛围,加强KAB创业教育基地各项建设,充实企业家和博士导师团。
9.组织好社会实践,探索构建实践育人新范式。加强校地共建、校校共建,继续办好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传承小岗精神助力乡村振兴”专项活动。聚焦农业强省,深化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深化“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擦亮我校社会实践品牌。鼓励团支部探索“专业+项目”运行模式,围绕政策理论宣讲、基层治理、群体关爱等多元志愿服务需求,开展有内涵、有特色,差异化的社会实践服务,推进劳育建设。
10.做好青年志愿服务,浓郁志愿服务氛围。培育一批具有特色的志愿品牌项目,完善志愿服务激励体系,探索校内志愿者队伍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深化与地方结对共建力度,推动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提质扩面,组织动员团支部、团员青年就近就便开展社区实践。积极参与地方大型活动志愿服务工作。依托“满天星”青年工作站和“淮青驿站”人才工作站,广泛开展送服务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等活动。持续开展“西部计划”“乡村振兴计划”“青年专家(博士)科技助农服务团”等项目。
11.聚焦青年急难愁盼,助力大学生就业创业。努力打通青年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助力打造集青年就业信息推送、职业能力提升、社交扩圈分享等职能的青年就业服务平台。深化共青团服务和促进大学生就业活动,擦亮“创业大讲堂”“青年工作站”等服务青年就业创业品牌。实施困难家庭学生就业帮扶、就业引航、就业实习计划,优化“我为同学办实事”“我与院长面对面”,饮食服务与安全座谈等服务项目。
三、纵深推进团学改革
12.全面加强基层团组织体系建设。以“党团衔接”为引领,做好党建带团建基层体系化建设,确保“推优”作为党组织发展青年党员的主要渠道。完善优化团内评优、团员评议等基础文件,团委班子成员定期指导基层工作、开展基层调研。
13.全面夯实基层团组织功能实效。规范智慧团建系统工作流程,确保系统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加强和改进工作推进体系,不断提升学社衔接率、专题学习录入率、发展团员准确录入率。推进团校规范化建设。
14.全面促进基层团组织活力激发。实施团支部“活力提升”工程,落实团支部书记述职测评制度。举办团支部风采大赛,示范性团支部评选等,鼓励团组织集体发力,开展主题团日活动观摩,形成比学赶帮超氛围,让团支部动起来、活起来、亮起来。
四、加强自身建设,全面从严管团治团
15.落实党管青年工作原则。紧扣政治学校定位,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和青春建功有机结合。落实好党建带团建制度机制,严格落实学校党委和上级团组织双重领导、以学校党委领导为主的组织领导体制,严格坚持每学期党委会听取共青团工作专题汇报,专题研究团学工作制度。压实校院两级团委领导班子主体责任、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
16.从严抓自身建设。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健全并发挥专项工作机制。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建立经常性和集中性相结合的纪律教育机制。从严抓团纪执行,严格落实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纪律处分条例(试行)及其工作规则。
17.从严抓团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认选优配强基层团组织团干部,加强对专挂兼相结合的干部队伍规范化管理,深化团干部协管工作,提升团干部履职能力。抓好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注重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
18.从严加强团员队伍建设。严把入团标准,严格入团程序,科学统筹团员发展结构。严格团员日常管理,持续推动毕业生团员组织关系“学社衔接”。以团支部为基本单位加强组织化学习,推进规范召开组织生活会和开展团员教育评议。
19.指导加强学生组织工作。巩固学生会改革成果,构建团学组织协同格局,持续擦亮“我为同学办实事”活动品牌,进一步回归和聚焦服务同学主业。加大学生骨干培训力度,更好发挥优秀学生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规范召开校、院两级学生(研究生)代表大会。
20.建立健全大学生思想动态研究和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加强调查研究,建立健全大学生思想动态研究机制,真实立体把握青年学生思想动向。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管好用好团属媒体,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
五、做好学校党委和上级团组织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任务。
共青团安徽科技学院委员会
2025年3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