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首页

翻译课程建设综述报告

作者:admin_01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年03月15日 17:46

一、课程建设的主要特色:

1、教材特色:在教材的选择上打破传统翻译教学中以语法为框架、以单个句子为基准的翻译培训模式,从语篇入手引导学习者领会翻译技能。所选教材注重译者的实际思维、决策过程,注重不同文体的翻译特点,注重培养学生在实际翻译中多角度的思辨能力,使翻译技能的训练更贴近译者的实际操作过程。

教材使用:

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增订本),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古今明:《英汉翻译基础》,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陈宏薇:《汉英翻译基础》,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按照学生的兴趣推荐自主学习资料):

爱好文学翻译的学生:《文学与翻译》、《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等

爱好实用翻译的学生:《应用翻译教程》、《新闻英语与翻译》等

爱好口译的学生:《英语口译教程》(上、下)、《实用口译手册》等

2、教学特色:教学中我们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努力达到课堂上师生的互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自主进行学习的积极性。还充分利用互联网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的批改与学生进行沟通。

3、测试评估特色:以往翻译练习及测试的方法大都为段落翻译,这种练习及测试的评估方法主观性强,而且受限于时间,教师很难对每个同学的每一次练习进行评估,练习量也受到很大的限制。针对这种情况,首先我们从测试方法上进行了一定的改革,除以往的段落翻译法外,还加入了译文校改法以及改错等题型。其次,还让学生进行自评自测、互评互测。

二、教师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基础。为了强化本课程组教师队伍的基础理论功底,提高教学质量及科研水平,我们采取很多措施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造就一支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形成人人研讨教学、人人以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为荣的良好氛围,对教师进行严格履行岗位职责,严谨治学,从严执教,既教书又育人的教育。我们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是,以全面提高本课程教师队伍素质为中心,以培养优秀年轻骨干教师为重点,坚持深化改革、优化结构、强化激励、发展内涵的方针,建立促进教师资源开发利用和优秀拔尖人才迅速成长的有效机制,建设一支结构优化、素质良好、富有活力、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水平的教学队伍。目前该课程组四个成员中有教授一人,讲师一人,助教两人,其中硕士一名,正在攻读硕士学位的两人;平均年龄四十岁以下。课程组成员均为我院的骨干教师,在教学评估中多次获得优秀并获学校教学优秀奖。

此外,课程组的其它成员在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非常重视科学研究和自身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的提高。近三年发表论文共9篇,承担或参与省教育厅及校级科研项目4项。

近三年课程组成员关于翻译教学的主要科研成果有:

科研项目:

1. 翻译研究中的语篇描写,天津市社科项目,2004—2005

2.英汉语篇翻译教学,天津师范大学优秀课程建设项目,2003-2004年

3.公共英语翻译教学研究(社科基金、校级),2004-2006年

论文:

1.论语篇翻译教学,《中国翻译》,2003/4

2.学习翻译的四条途径和三个层面,《中国翻译》,2004/6

3.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的一种尝试,《外语界》,2004/5

4.《汉英习语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 

三、教学改革建设

1、 教学大纲的修订

针对现行大纲中存在的不足,根据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我们对翻译教学大纲进行了相应的修改。新的教学大纲突出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及整体素质的培养,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突出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可行的翻译评估及测试的方法。

2、 教学方面的改革

根据新的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们从教材、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

教材:根据新的教学要求,所选教材注重译者的实际思维、决策过程,注重不同文体的翻译特点,注重培养学生在实际翻译中多角度的思辨能力,使翻译技能的训练更贴近译者的实际操作过程。

教学方法:针对原有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课堂教学中加大了学生参与的力度,并注意到了学生课外的自觉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教学形式多样化。软件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比较、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

教学内容:以往的教学内容多集中在所选用的教材上,内容不够丰富、实用性不强。现在的教学中我们一般以一本教材为主,同时为学生提供2-3本相关书籍供学生自己学习(这些书籍一般从图书馆或资料室可以找到,便于学生学习),并增加大量的教材以外的练习材料。为保证练习材料的实用性,我们每年使用的材料都会增加一些新的内容,使学生的学习与其实际生活和当时的社会时事联系更紧。另外,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组织、引导学生对于课程相关的翻译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使得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有更长远的发展。

3、 课后学习方式的改革

为使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成为可能,根据翻译学习的特殊性,我们设计了一套课后练习,并在不断地进行补充。首先,我们对以往教学中所使用的练习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每句给出3到4种译法,这几种译法分别反映出翻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然后,在充分考虑其上下文的情况下,我们把各种译文由差至好分成以下四级:poor,improper,proper,good。poor主要指理解不当的译句;improper主要指基本说出了原文的意义,但表达不合目的语的习惯,或不合上下文及词语搭配的要求,从而影响了对句意的表达;proper指意义基本正确,也基本能使读者读懂,但仍觉不流畅或不太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译文;good译文充分考虑原文所涉及的语境,理解准确,表达流畅,用词、造句完全符合目的语的要求。

4、 测试评估的改革

评估方式多样化,既有主观测试也有客观评估,还注重了学生自评自测。期末考试不再是对学生翻译能力进行评估的唯一手段,对于学生的评估主要包括三部分的内容:

平时学习的评估:这部分既包括学生平时的翻译作业,也包括对各种译文的分析讨论,这种评估基本是主观性的。

学期末的评估:学期末的评估主要采用期末测试和专题论文两种方式。期末测试中除了段落的翻译外,还包括选择、改错等题型,既有主观性评估也有客观性评估;专题论文则是就某个翻译问题进行研讨的学期论文,字数一般为2000字,命题来源于为学生提供的参考书目,目的在于检测学生自学和进行研究的能力。

自评自测:这部分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主要运用练习来进行自学。期末的测试选用其中的部分内容,这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可以起到促进的作用。

四、目前本课程的情况

(一)本课程的主要特色:翻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本课程主要以贴近经济和生活实际的应用型翻译为主要内容,介绍相关材料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技巧,既涉及英译汉又兼顾汉译英,取材也并非简单的摘编内容,而是主要取自于生活实际,通俗易懂,集英汉翻译、汉英翻译、文体与翻译等多门课程的优势于一身,有利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学生的就业。同时注重开辟第二课堂。从社会人才需求和学生的就业趋势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一方面向学生介绍翻译基础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对他们进行大量的实践训练。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将来的教学与翻译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内容

1、理论课和理论(含实践)课教学内容:学习英汉互译基础知识,掌握常用翻译技巧,通过教学、讨论、练习、实践,使学生能动手翻译中等难度的文学、科技和应用题材的文章,翻译速度和准确程度达到大纲要求的水平。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翻译理论与实践打好基础,并达到毕业后所从事教学、外贸、翻译等工作岗位对翻译的要求。内容涉及对比语言学、文化对比、翻译的基本技能和方法等。包括翻译理论(翻译的性质、翻译的标准、翻译的历史、直译与意译等),翻译技巧(主谓的确立、视角的调整、异化与归化、形合与意合、色彩与风格等)和其他内容(修辞与翻译、文体与翻译、文化与翻译、篇章与翻译等)

2、关于实践教学:让学生了解并初步适应实际翻译对译者提出的各种要求,对翻译产生较充分的感性认识,消化翻译课堂教学的理论收获,发现并弥补翻译学习的不足。实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联动,开展翻译竞赛和进行翻译调查:翻译竞赛主要采取课堂讨论与小组竞赛的形式,翻译调查采取社会实践的形式,可以与其他社会实践相结合,为今后的翻译学习确立一个正确的方向,进行较充分的就业前准备,收到较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实践教学的创新与特点:紧密结合实践,注重实效,强调学习与就业的结合:一方面通过竞赛式的翻译学习,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翻译的困难和克服困难带来的乐趣,另一方面通过对翻译人才需求现状的调查,让学生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和奋斗方向。

(三)本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能掌握翻译的基本技能,初步把握忠实与通顺等翻译标准的辩正统一。2.难点:译者主体意识的确立和整体翻译意识的培养。3.解决办法:贯彻辩正统一思想,充分理解“忠实”的内涵,通过理论讲解、佳作鉴赏和练习讨论,使学生能初步学会从译者的视角分析原文,体会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必要性、限制和空间,对自己的翻译有较理性、全面和专业的认识。

(四)考核内容与方法1.考核内容:对翻译实践认识的深入程度及对翻译学习的反思。2.考核方法:通过对翻译作品、讨论表现和调查报告进行评价。

(五)教学内容、方法与教学手段:经过不断的探索,本课程组对笔译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在给学生讲授各种文本翻译技巧的基础上,增加了名作佳译赏析,并从语言学的角度,借助大量实际语料,探究英汉两种语言的本质差别和互译规律。选取英语报刊杂志或者网上最新的时文,随时补充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语资料进行翻译实践。教师们开发制作多媒体课件,积极搜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课外材料引入教案,引导学生运用网上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式、探索式和协商式学习,为提高学生翻译实践能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教学方法改革主要集中在课堂教学模式方面突出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强化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尽量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要求,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在具体讲授过程中,教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针对各章的具体内容和文体特点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对译文进行批评与鉴赏,并用一些与译文要点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在对比阅读中自己解决或集体讨论解决。每节课后均配有一次翻译作业,教师认真批改后,针对学生出现的典型问题进行作业讲评,帮助学生搞清楚自己译文中的错误,让他们在改错中学习和提高。课下则鼓励学生结成团队,共同完成一项翻译任务。定期在英语系内举办翻译大赛,设立奖项,激励学生的潜能,营造学习翻译的浓厚气氛。

(六)课程的实施过程和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的办法。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翻译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翻译理论指导为辅,采取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手段,力求“授之以渔”,启发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实际翻译水平。课外布置多种形式的作业,例如搜集经典文学作品、公众人物演讲、网络时新语料中的语句或篇章,锻炼学生的翻译技巧和能力;组织翻译兴趣小组和翻译竞赛活动,使学生在课余积极参与讨论,相互切磋,取长补短,拓宽思路;布置presentation任务,以便在课堂上进一步组织讨论,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评。教师还通过电子邮件等网络媒介,与学生保持畅通的交流渠道,回答各种问题并提供及时的课外指导。实践证明,上述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增强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掌握科学的翻译思维模式和评价标准,并熟练运用各种翻译技巧。

(七)教学效果:本课程组成员在教师教学课堂质量评估各项指标(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连年来都获得较佳成绩,学生总体上反映喜欢翻译课和翻译教师。

(八)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1.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在引进西方教材和自编教材方面,还需加强。其它问题,诸如如何将教材与CAI课件紧密配合,如何将网络资源与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业余学习紧密结合,如何将翻译教学与其它相关英语课程相互结合等等,在今后的教材建设中需要着重考虑。

2.任课教师囿于资金和缺少国外学习和生活的经历,很难收集到国外相关对应翻译的材料,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课程的教学。

3.在教学改革方面我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工作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收到了较好的成绩,也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但是受到诸如经验、资金、设备、语音室等条件的限制,我们的工作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电化教学就是我们的薄弱环节。以后尚需在改革的力度、深度和广度上加强,力图有新的突破。

       上一篇文章:安徽科技学院校级重点建设课程:英美文学

       下一篇文章:《语言学导论》课程标准


安徽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 2019 AHST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