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至22日, 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在成都隆重召开,大会主题为“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1700余名土壤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蓉城论剑土壤保护与建设难题。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四川省委常委、副省长钟勉,中国科协党组成员、学会学术部部长沈爱民出席会议并讲话,全国土壤学界专家学者做了270余场专题报告。我院汪建飞教授、邹长明教授、李孝良博士、谢越博士、王艳博士、段立珍老师、高祥同学参加了本次土壤学盛会。
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理事长周健民全面回顾了十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以来科技工作者做出的贡献和取得的成绩,并结合本次大会主题“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介绍了大会重点内容:土壤资源合理开发与永续利用、土壤障碍的形成过程与调控、土壤污染过程与污染土壤修复、土壤肥力提升与养分高效利用、土壤圈物质循环与生态环境效应、土壤高强度利用与全球变化、持续优质高产农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在讲话中指出,土壤健康关系到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土壤的可持续利用关系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多年来,各级农业部门高度重视土壤肥料工作,广泛开展耕地土壤质量状况调查,逐步建立完善耕地质量监测体系,科学开展耕地质量监测评价,强化了耕地质量管理;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大力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加快科学施肥技术推广,对秸秆还田、种植绿肥、施用商品有机肥进行补贴,促进土壤质量提升;初步建立了土壤环境保护制度,开展了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试点,部分地区土壤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张桃林希望学会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跟踪国际前沿、立足产业需求,大力加强土壤科学理论研究和科技自主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充分发挥土肥科技在粮食生产主战场上的作用;大力加强土壤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土壤动态监测、土壤修复与耕地质量建设,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青年科技工作者,要一如既往地发扬老一辈科学家树立的光荣传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打造一支既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又在国际学术界有重要影响的生力军,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推动我国土壤肥料事业再上新台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届理事长沈仁芳在谈到下一步学会工作时强调,当前我国面临前所未有的资源紧张、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重大挑战,土壤科学在解决土壤肥力与提高作物生产力、国土规划整治、区域环境治理和污染环境修复、生态系统退化防治和应对气候变化等诸多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今天的土壤科技工作者不得不面临来自农业和环境的双重挑战,需要紧密团结,围绕发展中国土壤(肥料)事业这个中心任务辛勤工作、顽强拼搏、不辱使命。
本次会员代表大会,是土壤学科的一次盛会,通过参加本次会议交流,城建与环境学院师生加强了同兄弟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交流,加强了同本学科专业科研专家学者的联系,拓展了师生的视野,同时也对我院土壤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