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学院首页 >> 正文
拓宽社会实践教育平台 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学院2011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综述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8/30     点击数:

2011年暑假,为隆重纪念建党九十周年,进一步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向青年学生发出的“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的号召,引导学院团员青年以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为契机,在实践中学党史、知党情,积极投身推动安徽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的伟大实践。城建与环境学院以“投身‘十二五’、献礼九十年”为主题,深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学院认真谋划,精心组织,成立了7支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服务团。实践团成员奔赴全国各地,集中开展了服务三农、企业锻炼、环境保护、社区援助、创业就业实习等方面的实践服务活动,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分层组建 立项申报 科学打造实践团队  

根据学校的安排,城建与环境学院早谋划、早启动,制定并下发了2011年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方案,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宣传动员和立项申报两个阶段,学院组建了1支校级重点团队,6支院级重点团队,学生个人社会实践活动就近就便自行开展的方式进行。社会实践以立项申报方式运作,激发了广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向深度和广度上拓进,为今年全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主题鲜明 关注热点 把握时代脉搏
   学院分别与四川国光农化限公司、广东惠州银农科技有限公司联合,选拔20多名优秀大学生组建了两支服务三农实践服务团,奔赴安徽、江苏两省,以科技下乡助农家、环保下乡进农家为活动内容,运用所学知识积极服务于三农建设;在活动期间,大学生们下乡镇、走村头,开展了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服务三农活动,受到了广大农民的一致好评。

搭建平台 创新载体 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

学校自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就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舞台和擂台,作为暑期大学生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活动的主阵地,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在服务社会中创先进,在奉献社会中争优秀。学院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在中科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贾相平博士的带领下,学院选派14名学生党员组成“江淮分水岭农业资源与环境调查团队”,参加了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共计40余名博士、硕士、本科生组成的调研队伍, 在天长市和巢湖市两市完成农业部“农民田间学校”的第一次基线调研。通过走访农户、发放调查问卷,在服务基层群众中推进创先争优工作。

结合专业 依托基地 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
  学院一直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与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结合起来,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基地与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结合起来,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统筹见习实习,在志愿服务中体现能力锻炼。由8名同学组成的英峰创业团队奔赴滁州市菊泰科技公司,开展创业实习活动。由园林、城市规划专业学生组成的光翼设计工作室团队,在百度家装有限公司见习。2011届毕业生刘雨露自主创业,成立蚌埠飞扬现代农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暑期期间共有7位大学生在该公司从事土地测量、农业生态园规划等方面的社会实践活动。由资源专业、环科专业组成的6名大学生赴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参加为期两个月的暑期大学生实践活动,开展对淮河流域涝灾复合承灾体响应规律、玉米受旱受涝试验、农田地下水位与耕层土壤水分的关系等课题的研究工作,应用专业观测仪器对研究项目进行科学观测、记录和分析。由环科、资源专业组成的社会实践团队赴上海洗霸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以就业为主要内容的实习活动。学院还与凤阳县燃料化工有限公司合作,选派7名大学生赴企业开展为期两周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们将实际参与生产环节,锻炼实际操作技能。由20余名大学生组成的安科翼族实践服务团,奔赴安徽蚌埠美佛儿国际学校,在暑期招生宣传服务中锻炼自身技能,提高就业能力。还要一大批学生在假期放弃休息,和老师一起深入田间地头、实验室、工厂,跟随老师做课题、搞调查,在实践中提升自己。

2011年,城建与环境学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做到了主题鲜明、组织有力、活动扎实、成绩突出,受到服务地群众的欢迎和好评,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学院党政领导对社会实践活动给予了高度重视,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在暑假期间,学院党政领导还奔赴凤阳、蚌埠、全椒、滁州等地指导看望参加社会实践的大学生。天长市人民政府网、安徽科技学院校园网对我院2011年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了报道,进一步深化了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安徽科技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地址:安徽科技学院东区东办公楼二楼 联系电话:0550-6732656 邮编:23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