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创新 敬业垂范
WELCOME
当前位置: 首页>>学院动态>>正文
学院动态

近朱者赤 近“优”者优——访人文学院先进班集体汉语言文学181班

2019年12月25日 08:33 黄子怡 谢传敏 蔡甜甜 王明蕾 点击:[]

班级简介: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18级1班共有43人,共青团员43人,入党积极分子11人,班级干部13人。

学有所成学所用

汉语言文学181班曾有2人获省级师范生技能大赛三等奖,1人获省级“讯飞杯”朗诵比赛二等奖,1人获校级辩论赛一等奖,多人获校内外写作、征文比赛各级奖项;并有1人任校新媒体中心视讯部部长,1人任校新媒体中心记者团团长,多人在校新媒体中心、校书美协会参与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

汉语言文学专业与文字、语言等工作密切相连,在学校各社团的文字部门中都总能看到汉语言文学181班同学的身影。他们不仅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实处,在实践中求真知,还从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留下了文学专业学生鲜明的印记。

“参加这个比赛让我对汉语言专业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并对将来的就业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汉语言专业的知识与从事教师职业关联是非常大的,将所学知识更好地转化为日常实践,这才是学习成果应有的归宿。”曾获得省师范生技能大赛三等奖的孙珂如是说到。她认为,学习成果与实践运用是相辅相成的,学有所成才能学有所用。同为获得省师范生技能大赛三等奖的学生窦紫玉也这样认为,“掌握输入与输出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在赛前有将近两个月的培训,教务处的老师给我们进行了专业课的指导,如何授课、如何制作课件、如何将专业课知识运用在教书育人中等等,这些是我们以前所没有接触过的。这场比赛无疑帮助我们在专业知识与日常实践中间搭了一条桥梁,让输入与输出无缝连接,这才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方面。”实践与专业的结合让这两位学生受益匪浅,获奖后,孙珂和窦紫玉还积极将比赛的经验、心得分享给对这方面有兴趣的同学,促进班级学风的发展。

王茹,校新媒体中心记者团团长。曾在第十六届大学生记者峰会通讯类三等奖。“凡有所劳,必有所得”这是王茹的座右铭,她告诉笔者,“通过专业课的学习与课余文学作品的研读,可以帮助理解新闻稿的内涵,提高对文字的敏感性。比如说在审稿子时,专业课中有关字词、符号、语序运用的知识就很重要,快速找出语句中的错误,对于学生记者是必不可少的。”贲国婷,新媒体中心视讯部部长,负责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安徽科技学院”、“安徽科技学院服务号”的运营及学生编辑工作。想要学习到一些和自身专业有关的“干货”,是贲国婷的进入视讯部最开始的目的。她说,在一次次修改文案的过程中,她不仅收获了专业知识方面的进步,也提高了个人能力。“在安科遇到视讯部,是我大学生活浓墨重彩的一笔。”贲国婷如是说。学以致用,在课外拓展、丰富、践行专业所学,是汉语言文学181班学生多才多艺又精通自身专业的秘诀之一。

学海无涯有风则行

汉语言文学181班,曾1人获大学生英语竞赛国家级三等奖、2人获师范生技能大赛获省级三等奖;2人获校一等奖学金、2人获校二等奖学金、4人获校三等奖学金;班级成员普遍通过普通话测试,达到专业二甲要求;两个宿舍获得“学习型宿舍”称号,并于2018年荣获“学习型班级”称号。

获得国家级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的学生代云龙说:“环境是很能影响人的,我们寝室以至于我们班的学习氛围都是很浓厚的。像上课时,第一排经常被我们班的人坐满,也经常有同学提问,课堂的气氛很好。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每个人都会想要变得更好,这对个人还是有很大的督促作用的。”“我们老师告诉我们要走出舒适区,在基础学习的前提下取得突破,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认识不足、改进不足。因为班里的同学学习态度都十分良好,热情很高,所以会让我有紧迫感,因此,我要不断完善自己。”除了专心学习,代云龙还经常去听各种讲座,拓展兴趣、丰富知识并在此过程中与同学们交流学习,日积月累下取得了现在的成绩。

身为班级学习委员的窦紫玉,曾获得校级一等奖学金。在被问及班级的学习风气如何时,她告诉笔者:“刚开始的时候,上课时会将同学的手机收上来,帮助同学们在课上专心学习。但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即使现在不再收手机,大部分同学也还是能做到自律的。”在采访中笔者还了解到,班级曾通过聊天软件将专业课老师拉入群聊,以方便同学们与老师更好的交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班级形成良好的学风。

团队精神班级风骨

汉语言文学181班曾荣获班级风采大赛一等奖、心理知识竞赛二等奖、心理情景剧比赛三等奖、广播操比赛三等奖,在院运动会中获优秀组织奖;2018年荣获“学习型班级”、“青年志愿者活动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班级两个宿舍获“学习型宿舍”称号,三个宿舍获“文明宿舍”称号。值得一提的是,该班在开学之初就建立了班级兴趣小组并延续至今,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班级同学培养了多样的兴趣爱好。

美国心理学家班尼曾说过:“如果一个集体的氛围是友好的,相互理解的,相互支持的,那么集体对于动机、工作表现和成就的影响就是积极的。”陈龙,身为班级体育委员,兴趣小组创建的提议就来源于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创建兴趣小组也是希望同学们在班级中能够找到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人,大家互相交流合作促进感情,以此加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在创建过程中,通过班委会议,由团支书、班长安排,各班委各司其职,锻炼了我们处理事情的能力,积累了经验,对以后活动的组织开了一个很好的先河。”笔者了解到,兴趣小组的建立也为在之后的班级风采大赛中取得好成绩打下了基础。班风大赛中,班级同学对此给予了高度的重视,通过班委会议动员、班委献言献策,确定节目后,再由各个寝室长动员寝室人员,最后几乎是班级全员参与。“那时候天气很冷,大家每晚训练都毫无怨言,因为大家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为班级争光。整个班级的凝聚力,契合度都非常高,这才能成就了我们最后的成功。”陈龙骄傲地说。

志愿无言爱心有意

汉语言文学181班曾多次组织志愿活动,包括捡垃圾、清理校园广告等;班级28名同学报名凤阳马拉松志愿者;杜孝亚,王玉洁,邬淑恒等多名同学获得“青年志愿者先进个人”称号;班级还被评选为“青年志愿者活动先进集体”,并有2人在荣获“滁州市十佳学雷锋志愿服务优秀组织典型”的国旗班担任职务。

身为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负责人的杜孝亚说,这些成绩都离不开同学们对志愿服务浓厚的兴趣和积极配合的团队凝聚力。“就以上次的凤阳马拉松为例,我们班是参加人数最多的,通知一下来,班级同学都踊跃报名,到了活动当天,凌晨三点到指定地点集合,早晨天气非常冷,但大家的热情似乎能掩盖寒冷。”在世界骑行日,该班多名同学作为志愿者代表学校去参加了志愿活动,“刚开始时,活动并没有说要给予参与者奖励,但大家还是表现了浓厚的兴趣,无偿参与了此次活动,这可能就是我们班整体的一种团队精神的体现。”据了解,在学校组织的公交测评志愿服务活动中,班级同学也都积极报名,致力于检测公交车上的安全设施的完善,为民众提供良好的公交环境。

中文181班是一个温馨可爱、其乐融融的小家,也是一个由43名成员组成的超级大家庭。中文181班诞生于2018年9月,虽然时间不长,但他们齐心协力、同甘共苦,度过了许多个难忘的日子。他们一同前行,一路高歌,始终相信遇见是最美好的事。43人共同描绘的青春画卷,将在未来的时光里继续讲述感谢相遇,不负相遇的故事。

班长寄语:勤奋、团结、活泼、求实,是我们的班风,我们43个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会在未来的日子里不断努力,继续奋斗。让汉语言文学181班因为我们变得更加美好。(特约通讯员:李沙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