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工作是社会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及其家庭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大局,国家一直十分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对高校而言,毕业生就业水平与就业质量不仅反映了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符合度,也反映了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对高校事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为加强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提高就业质量,根据学校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建立毕业生就业工作联系制度
进一步强化毕业生就业工作责任制,学院就业工作由党总支书记总体负责,党政班子成员每人联系一个班级,每位毕业论文指导老师联系所指导的学生。要深入调研,了解毕业生就业的真实状况,认真、及时、准确的宣传就业政策,针对学生具体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
二、完善毕业生就业工作促进机制
1.建立“党政齐抓共管、全体教师参与、学校家长互动”的四级联动机制。党政领导务必高度毕业生就业工作,每年都要将就业工作计划列入学院的年度工作要点。充分调动党政领导、全体老师参与就业工作的积极性,主动关注、关心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的指导和服务工作;班主任、辅导员要定期与未就业毕业生家庭保持密切联系,着重做好学生家长的就业思想转变工作,为毕业生就业赢得家庭支持,促使毕业生尽早就业。
2.建立毕业生就业奖惩制度。学院在教职工的年度考核、评奖评优等方面将就业工作作为参考;对于在就业研究项目、就业论文发表、促进毕业生实际就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职工,学院将推荐参加学校“就业先进个人”评选。
3.定期召开毕业生就业工作研讨会。学院党政班子每学期要至少召开2次就业工作研讨会,摸清毕业生就业的真实情况,研判就业形势,有针对性的制定毕业生就业工作方案。
4.积极拓展就业市场。学院就业领导小组要认真组织各专业进行市场调研,充分挖掘利用校友、亲戚、朋友等社会资源,积极开拓就业市场,为毕业生就业打开更多的通道。
三、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一是学院要广泛利用各类社会资源,积极联系用人单位尤其是高层次用人单位来校参加招聘活动,积极引导毕业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引导毕业生积极参加考编考研,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引导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引导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就业。二是学院要积极推进学生就业基地建设,力争每个专业都能建设成4个稳定的就业基地,为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外部就业条件。三是毕业班班主任、辅导员要督促学生积极参加省、校等组织的各类招聘会,尤其要关注和本专业相关的专场招聘会或宣讲会。进一步完善学院党政领导、辅导员、班主任以及专业教师组成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
四、进一步落实“双困生”的就业帮扶制度
每年3月初,党总支要对当年毕业生中潜在“双困生”进行统计、初审,对结果进行公示,并报学校批准,确定为帮扶对象。学院党政领导、班主任、辅导员及部分专业课教师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对“双困生”进行重点指导、重点推荐、重点帮扶,帮助他们解决经济上、心理上、求职技巧上的实际困难,确保每位帮扶对象都要有专人负责。
五、加强就业工作组织领导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复杂、艰巨和长期的重要任务,既要发挥学生自主创业与就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要加强对毕业生就业观念教育和政策引导。学院全体教职工都应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一件关系全院发展的大事来抓,将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学院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想方设法解决毕业生就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千方百计帮助毕业生充分就业。
学院成立以党总支书记为组长,由党政班子、各专业负责人、辅导员、班主任等组成的就业工作领导组,负责毕业生就业咨询与指导,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优质服务;负责指导和协调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提出促进就业工作的总体方案;就业工作领导组每年至少召开4次以上毕业生就业研讨会,研究学院的学生创业就业问题。
六、创新毕业生就业工作方式方法
1.实行毕业班学生党小组联系同学制度。每个党小组成员分别联系3-5名就业困难学生,负责了解掌握他们在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反馈给党总支;帮助就业困难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督促他们尽快主动就业。
2.深化专业课教师的参与度。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全体教职工积极参与学生的就业工作,共同促进我院毕业生就业质量与就业水平。专业课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毕业论文、毕业实习工作中,要融入大学生创业就业观念教育,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主动联系学生、社会和家庭,帮助毕业生解决创业、择业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投入学生创业就业的理论研究中去,探索促进毕业生就业的策略、途径和方法,每个专业每年公开发表至少1篇关于创业就业方面的研究论文。
附件:1.人文学院党政班子成员联系毕业生班级一览表
2.毕业班党小组成员联系普通同学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