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信息化建设> 正文

    纵深推进教育数字化 构建高校发展新生态

    发布时间:2024-01-25 作者: 点击:[]

      2022年,党的二十大召开,首次将“推进教育数字化”写进党代会报告,标志着教育数字化正式成为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为高校网信工作者进一步做好新时代高校科技创新和教育数字化支撑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距离党的二十大召开已经过去了一年时间,高等教育领域的数字化开展了哪些典型实践?改革取得了哪些阶段性成果?信息化工作者收获了怎样新的思考和认识?
     
      在“2023中国高校CIO论坛”上,多所学校分管信息化工作的校领导和信息化部门负责人,就以上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充分研讨。
     
      百炼成钢

      在数字化中碰撞出发展火花
     
      “教育自身正面临从传统教育向数字教育、从学校教育向终身学习的深刻转型。”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副司长舒华强调,只有充分发挥好数字化在资源共享、模式创新、生态重构中的倍增器作用,才能大幅提升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的建设速度与成果成效。
     
      高校作为教育创新的前沿阵地,在国家和教育的带领下,积极投身教育数字化。截至目前,高校数字化转型已从不同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首先,构建高质量数字教育生态、体系化推进数字化建设成为高校的发展共识。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注重机制体制的完善、基础体系的构建和数据赋能的应用。多数学校通过设立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等组织形式,来统筹推进数字化工作,促使各业务部门与信息化部门协同配合,进而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
     
      实践证明,体系化的实践创新为学校数字化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有力支持。众多高校在夯实基础设施的同时,着力寻求技术与教学的平衡,为打造数字化生态不断“加码”。一方面,通过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基础设施的建设,构建网络安全支撑体系、IT治理支撑体系和公共能力支撑体系等,为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另一方面,通过技术与教学的紧密融合,推动智慧教学新形态的构建,并优化服务集成,实现业务协同。
     
      其次,教育数字化转型越来越强调与“数”俱进。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已经快速融入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管理服务等各领域。
     
      在数据治理的过程中,信息化工作者逐步意识到,数据能够“用起来”才是硬道理。
     
      为了用好数据,各校都进行了不同形式的尝试和努力。西北工业大学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处长薛静表示,“为了提高数据质量,起初我们也建了一表通等应用,尝试了很多方法,但是在实际应用当中却收效甚微。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所有的数据都会通过院办,于是就找到了建设学院考核平台这一数据治理的有效牵引手段。”
     
      第三,数字化为高校人才培养理念的革新带来一场“风暴”,对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治理体系、教师发展方式等方面产生系统性的影响。
     
      “高校要立足于教、学、管三个方面做好数字化转型,力求在教学上将以‘教’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转化为以‘学’为中心的探究式教学,在学习上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在管理上由粗放繁杂的管理转化为精细便捷的管理,推进教育信息化生态建设。”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于俊清认为,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目标是促进并推动全链条教育教学改革和资源集聚,为学科、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团队建设和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数字化生态。
     
      任尔东西南北风

      于挑战中探求机遇
     
      数字化是一场深刻的变革性演进,不是渐变式的推进,而是一种突进式的改变。这为高校提供了巨大机遇,但也需要全面考虑各方面的挑战,以实现可持续、有序的发展。
     
      当前,高校在推进数字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最先体现在观念上的不一致。高校内部对数字化的需求认识不同,而信息化部门的发展定位也需要合理融合,进而形成一体化。
     
      “很多信息化的问题深层指向正是机制和生态问题。如今信息化进入了深水区,数字化的效果不再取决于信息化部门一个部门的努力,而是需要决策层深度参与或者全面授权,其他部门配合,并和全体师生的数字化素质相关。”华南理工大学副首席信息官兼网信办主任陆以勤进一步强调,数字化不单是新基建,而是贯穿从物理层到应用层,需要数据融合和赋能,业务流程可优化和快速迭代,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双翼齐飞,并对标新技术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的系统工程。
     
      其次,人员配置不足和经费体制不完善是高校数字化过程中被反复提及的问题。财务平衡是高校面临的挑战,数字化的投入需要在价值、需求和兴趣的驱动下进行权衡。
     
      “信息化面临的最大挑战还是人和经费的挑战,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厦门大学信息与网络中心主任许卓斌对此分析说,不少学校目前在缩编,行政和技术人员的编制受限,社会近年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较大,给出了较高的待遇和薪资,使得高校留住信息化人才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北京大学计算中心主任张蓓强调,经费体制不完善可能是高校数字化工作所面临的重要的制约因素,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挑战,可从设置常规经费、制定明确经费标准、争取足够的人员经费等方面尝试解决。
     
      还有一点不容忽视,那就是人工智能的井喷式发展对学校数字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从大规模标准化的教育向大规模的个性化教育方式转变?如何将其融入已有的服务当中,让师生触及AI技术的便捷?此类问题都值得高校积极探求答案。
     
      然而,高校在追逐AI的过程中不可避免遇到了一些难题。首先,目前的信息化人员在新技术面前存在“短板”,虽然工作在不断智能化,但整体工作量也在持续攀升。人员若得不到及时补充,团队精力不足,终将导致整体工作效率降低。其次,业务需求不断变化,需要快速响应和迭代,对数据、软件、流程等提出新要求,原有系统难以适应,需要灵活的软件开发或平台建设来应对,但这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如平台升级和人员增加等。
     
      咬定青山不放松

      构建数字化新生态
     
      数字化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高等教育需要对这些新的要求和挑战作出回应,以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那么,基于过去一段时间的建设经验,高校如何进一步推动数字化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首先,凝聚共识,打造数字化生态。凝聚共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努力和学习。面对困难,须咬定青山不放松,确保数字化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果。
     
      “目前教育数字化转型正处于深水区,整体的破解路径需要聚焦大学核心职能,坚持业数深度融合,推进数字化转型的生态化构建。”中国海洋大学网络与信息中心主任张永胜强调,要从思维意识、平台能力、数据赋能、业数深度融合等维度,系统推进大学数字化转型的生态化构建。
     
      “打造跨部门协同应用的场景,是高校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同济大学信息化办公室主任许维胜认为,师生对高校数字化转型有着更高的期待和目标,如果学校各层级、各部门的人都来主动参与数字化转型,积极探讨转型的规则和制度,那么数字化转型就离成功不远了。
     
      的确,数字化转型并非单主体、单部门的事情,也非一朝一夕就能达成,需要多元主体协同推进,从而真正实现数字化建设目标。那么,如何在网信工作中达成共识,促进工作的开展,成为高校数字化工作的关键突破口。
     
      “信息化部门主任应树立服务意识。作为为各个业务单位提供服务的部门,应该紧密关联业务部门,确保信息化工作与业务的顺畅协调。”张蓓强调,在基础设施稳定的同时,更要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这样在协调业务问题时才能更容易获得支持。
     
      当然,打铁还需自身硬。在面对用户、领导和业务部门时,信息中心团队要清楚自己的服务和贡献,不仅推动系统建设,更为师生和学校提供有实质价值的服务。
     
      其次,数据赋能,创新高校治理体系。数据体系成为高校治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提升高校治理效能的加速器和助推剂。教育数字化转型可被看作是数据要素驱动下组织生态的重构,包括业务、运行、资源、环境和监控等方面。
     
      实践证明,多数学校的数字化建设的突破源于对数据潜能的充分挖掘。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学校在体制机制层面,成立专门的数据机构,建设专业的数据队伍,构建科学管理机制;数据平台建设方面,实现数据的集聚共享,并在校领导、职能部门、院系学科、教师学生等多个层面开展数据的分析应用,支持敏捷的应用开发和集约的建设机制。总之,北师大在推动数据的生产、治理和有序流动的过程中,逐步实现数据智能与管理决策的融合,形成全校数据一盘棋。
     
      第三,AI助推,探索更多教育数字化的可能。我国智慧校园正处于重要阶段,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挥愈加重要作用的同时,也为教育数字化探索带来新的思路。
     
      下一阶段,高校应紧紧围绕师生本位的建设理念,使人工智能在教师科学教学、学生个性服务、管理者高效决策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整体促进教育、学习、管理方式向智能化转变。
     
      “教育数字化助推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教育数字化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如利用虚拟现实进行沉浸式学习、利用ChatGPT优化教学、利用AIGC生成教学资源和培养学生创造力、利用知识图谱助力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等。”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正强调。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人工智能对于提高学校信息化管理效率也将有更好的助力。以厦门大学为例,学校在服务支持方面尝试应用了大模型和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实现人工智能对大量技术手册的自动学习,以及对用户提问的自动回复,对提高学校各项工作的咨询服务能力起到作用。
     
      “高校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教育信息化生态建设的工作重点是强‘底’、补‘短’、止‘痛’,就是要‘把麻烦留给我们,把幸福留给师生’。”于俊清用一句话为高校数字化未来的发展点出了关键。
     
      然而,“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还努力探索在数字化革命的长路之中,难免会陷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境地。也许,我们也可以将其上升到“数字化是一场信息化的二次革命”的更高的维度去启发思考。
     
      “数字化远比想象复杂。人类文明进步的过程就是信息化演进的过程。人类文明的每次进步都在释放生产力,让更多人投身信息化的创造,从而产生更多文化和文明。”清华大学网络研究院党委书记王继龙认为,或许,我们就在一个数字化的世界中生活着,也许在一个数字的世界里创造了另一个数字世界网络空间,因为创造了网络空间,我们就拥有了“上帝视角”,这种“上帝视角”可以启发我们解决难题。


    上一条:中央网信办召开全国网络法治工作会议
    下一条:教育部:加强职业教育数字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

    关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