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通信原理》课程组 如何有效融入课程思政点集体备课专题活动

为更好做好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有效融入课程思政点,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通信原理》课程组许会芳老师、李勇老师、高伟霞老师、张玉山老师、韩新风老师,于2023年7月8日下午在致B311办公室开展了《通信原理》课程组集体备课活动。

该专题活动依据专业工程认证标准和新工科对学生的培养要求,依据国家一流课程“两性一度”的要求,基于学情分析的角度,讨论了新型数字调制技术章节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在集体备课中,课程组老师坚持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深挖本节内容的课程思政元素,将爱国主义、工匠精神、辩证思维有机融入课堂内容的教学中。备课内容基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循序展开。在课前模块,通过给学生发布阅读材料的方式介绍了我国通信技术1G时代空白、2G时代跟随、3G时代并跑、4G时代突破、到5G时代领跑的发展历程,以及通信新技术在国家重大灾难面前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介绍了我国北斗卫星全面开启全球时代,墨子号量子卫星的发射更是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首个实现太空和地面之间量子通信的国家,且墨子号量子卫星成功实现目前世界上最长的量子直接通信距离,以及通信新技术在无人驾驶、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中的应用等典型案例。通过这些实例,让学生深刻体会到《通信原理》知识在实际工作、生产生活中巨大的应用价值,感受到通信新技术发展演进的海量应用和巨大的经济社会价值,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工匠精神。在课中模块,融入科研思想,通过问题引出、解决途径和设计思想的方式层层深入,来导入OFDM技术。通过分析OFDM技术的优缺点,引导学生运用辩证思维分析问题,很好的做到了润物细无声。在讲到OFDM技术的发展历程时,如1957年提出该项技术,但很长时间没有走向实用,给学生分析制约该技术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缺乏数字处理功能的芯片。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OFDM技术成为4G、5G通信的关键技术。但我国的集成电路设计技术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结合电类学生的未来就业方向,引导学生夯实基础知识,尽量去解决短板问题,培养学生的专业自信。在讲到OFDM技术的基本原理及频域特性分析时,采用学习通分组方式让学生完成正交条件的分析,得出子载波正交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课程组老师非常注重学生的实践环节培养。对于OFDM技术的实现,可以采用实验箱完成验证型实验;可以通过Matlab完成OFDM技术的设计型实验;还借助于先进的信息技术,构建虚拟仿真平台实现OFDM技术。课后环节,要求学生完成学习通平台的学习任务及下节课的预习任务;写出新型数字带通调制技术的工程应用相关调研报告。该节课很好的将科研思想融入教学,很好的实现了课程思政建设与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深度融合。通过教学过程实施,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并驾齐驱,实现全方位课程思政。

通过本次课程组集中备课,课程组老师进一步明确了该知识章节的重点、难点内容,明确了如何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中心,能力导向,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对专业课潜移默化的融入课程思政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工作顺利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期,课程组全体教师还将通过“深研究”《通信原理》建设重点、难点、前瞻性问题,通过持续改进课程教学大纲及考核标准、集体备课、集体开发“课程思政”教学案例、集体写教案、集体参加优秀教师教学观摩课等教研活动,实现“课课有思政,人人讲育人”的目标,不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为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提供参考和示范。(特约通讯员:王延丽 审核:夏显明)

点击: 更新时间:2023年07月11日 1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