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校硅基新材料团队刘有博士(第一作者)联合安徽省石英砂纯化和光伏玻璃工程研究中心、南京大学等单位,在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中科院分区:化学/化工1区Top期刊,影响因子:14.9,DOI: 10.1016/j.jechem.2025.04.016)发表题为“Thiourea derivative induced crystallization for enhanced efficiency and stability of perovskite solar cells over 25%”的研究论文,第一完成单位为安徽科技学院。

该成果创新设计多功能硫脲衍生物——脒基硫脲(ATU)作为添加剂,通过胍基N-H基团与甲脒阳离子形成强氢键、硫脲基团C=S键与未配位Pb2+形成稳定配位键,实现钙钛矿结晶精准调控与缺陷高效钝化。
作为由汪徐春教授领衔的硅基新材料团队重点项目,该研究工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62405005)、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产业链项目(202304a05020085)、安徽省高校科学研究自然科学重点项目(2024AH050314)等资助。刘有博士还作为共同通讯作者,联合南京工业大学、厦门大学等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中科院化学1区Top,影响因子:16.9,DOI:10.1002/anie.202509383)发表题为“Ultraviolet-Controlled Radical Dopants: Suppressing Unpredictable Oxidation and Lithium Migration in Perovskite Solar Cells”的研究论文,在掺杂机制解析、稳定性优化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为钙钛矿电池商业化提供技术支撑。

硅基新材料团队在取得丰硕科研成果的同时,还积极作为主要参与单位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申报。在由汪徐春教授领衔的此次合作中,刘有博士依托自身在钙钛矿领域的研究积累,联合南京工业大学庄超群教授申报的“工业建筑‘光伏-电致变色’围护结构多场耦合特性与低碳动态调控机制”(项目批准号:52570228)成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该项目总直接费用50万元,我校获10万元经费支持。
接下来,硅基新材料团队还将在该项目中围绕光伏-电致变色集成涂层性能优化等方面开展研究,进一步推动钙钛矿技术在低碳建筑领域的应用探索,为实现教育强国、科技强国、绿色强国贡献安科力量。(特约通讯员:路润麟 审核:张炎 黄树桥 胡文靖 编辑:陈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