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5月26日,皖北高级农林学校筹委会一行到达门台子,研究厂房维修改造事宜。当时厂房荒废已久,文教处拨给18万6千5百斤大米作为修建费,筹委会因陋就简修复了80间平房以应急需,同时购置校具、教具,组建教职员工队伍。筹委会根据皖北行署文教处指示,在合肥、蚌埠、宿县等地招收学生273名,于8月18日正式开学上课。

建校初期,没有基础,白手起家,当年皖北又是重灾区,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全体师生都表现了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紧紧地团结在党组织周围,一面坚持学习,一面参与建校和开荒种地,生产自救。仅1950年秋,在校生产助学委员会的领导下,人拉犁开垦方邱湖荒地 400多亩,播种蚕豆125亩,种油菜170亩,大麦100亩,同时为修缮校舍脱土坯四万多块,不仅解决了学生书籍费和菜金的困难,更锻炼了学生战胜困难的意志,全校上下结成了团结友爱、拼搏创业的战斗集体。

1951年春,门台子烤烟厂成立,烟厂出资10万元给学校作搬迁费。1951年4月,副校长朱启宇率林科两个班学生到府城,一边教学,一边帮助建校;至9月底,建成了180间平房,初步解决了教学、办公和学生生活用房。


建校初期,教学工作是白手起家,缺乏教材和图书、设备。校长胡苏明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副校长朱启宇原任安庆市文教科长兼安庆师范学校校长,都有较丰富的办学经验。他们领导教师自编讲义,石板印刷,课前发给学生以作教材,并带领大家采集标本、绘制图表、自制教具,解决了缺乏设备的困难。成立了语文政治、数理化、农艺三个教学研究会,教师之间互帮互学,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同时,组织师生分别讨论制定教学守则、学习公约、生活公约,并公布执行,使建校初期的教学工作平稳发展。(图片来源:校史馆 审核:胡文靖 编辑:李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