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激发畜牧学学科团队开展科研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学科专业教师科研服务教学能力,加强研究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创新开展动物科学专业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建设工作,我校畜牧学重点学科于2016年11月9日下午,在动物科学学院会议室开展了第三次学术交流活动。学科全体成员、2016级养殖领域硕士研究生、2015级动物科学专业卓越班学生参加了本次活动。学术交流会由学科带头人戴四发教授主持。

报告会上,朱元招教授提示,人和动物体肠道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这些肠道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在许多生理功能上发挥重要作用,如机体物质代谢、胃肠道功能的完善及免疫功能的调节等。接着讲述了产γ-氨基丁酸乳酸菌的分离、筛选、鉴定及在蛋鸡日粮中的应用。最后朱元招总结了γ-氨基丁酸乳酸菌的应用前景。
柳卫国高级畜牧师首先从发酵床养殖的发展历史、发展现状、技术优势及原理等方面进行讲解,报告理论联系实际,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旁征博引,从养殖场规划布局、猪舍设计建造,到发酵垫料选择、发酵床日常管理,深入浅出而毫无保留的讲解让在场老师和学生受益匪浅。
吴学壮博士详细在交流会上介绍了微量元素铜在动物体内的生理功能和吸收代谢,重点阐述了铜对动物促生长的作用机理。最后,他结合自身博士研究生学习阶段的研究项目,讲述铜对水貂的生理作用及适宜添加量,同时介绍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戴四发对此次学术交流会给予了高度评价,通过对科研问题与成果的讨论,对持续推进畜牧学重点学科的科研工作、拓展新思路,提升科研水平有重要意义。此次学术交流会议对提升我校研究生、卓越班本科生的教育水平,活跃学术气氛、培养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能力均起到了重要作用。(特约通讯员:胡文靖摄影:戴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