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师范专业认证的“底线”和“主线”分别是什么?
底线:建立三个机制,即以评学为导向的内部监控机制、面向产出的人才培养达成评价机制(课程目标达成评价办法、毕业要求达成评价办法、培养目标达成评价办法)、基于评价的教学质量持续改进机制。
主线:通过“反向设计,正向施工”构建三个目标和三个支撑。
三个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目标。
三个支撑:课程体系支撑毕业要求(关联矩阵)、课程目标对接毕业要求(课程大纲)和课程教学支撑课程目标(内容、方法和考核)。
十四、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反向设计、正向施工”是什么?
“反向设计”是指专业要根据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教师能力素质需求,确定合理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毕业要求),根据毕业要求设计课程体系和课程目标。
“正向施工”是指专业要根据培养目标要求,采用匹配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办法,使课程教学与考核能够支撑课程目标,课程目标能够支撑毕业要求,毕业要求能够支撑培养目标,并保证师资队伍、办学条件等支撑毕业要求的达成。
十五、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体系的架构是什么?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体系架构包含横向五类覆盖和纵向三级递进两个维度。
横向五类覆盖:五类是指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分为中学教育、小学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特殊教育等五个类别。针对不同教育阶段和领域制定差异化认证标准。
纵向三级递进:分为三个认证层级。第一级定位于师范类专业办学基本要求监测;第二级定位于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合格标准认证;第三级定位于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卓越标准认证。第一级认证达标,才可以申请第二级认证;通过第二认证,才可以申请第三级认证。
十六、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基本程序有哪些?
师范类专业认证根据第一、二、三级不同的功能定位和组织实施方式,设置了相应的认证工作程序。第一级采取网络平台数据采集方式,对师范类专业办学基本信息进行常态化监测。第二、三级采取专家进校考查方式,对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状况进行周期性认证,认证程序包括申请与受理、专业自评、材料审核、现场考查、结论审议、结论审定、整改提高7个阶段。
十七、师范类专业认证结论有什么用途?
通过二级认证专业的师范毕业生,可由高校自行组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工作。高校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要求,建立以实习计划、实习教案、听课评课记录、实习总结与考核等为主要内容的师范毕业生教育实习档案袋,通过严格程序组织认定师范毕业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视同面试合格。
通过三级认证专业的师范毕业生,可由高校自行组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和面试工作。
师范类专业认证结果将为政府、高校、社会在政策制定、资源配置、经费投入、用人单位招聘、高考志愿填报等方面提供服务和决策参考。
十八、学校申请参加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条件有哪些?
师范类专业认证第一级实行“全覆盖”:经教育部正式备案的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本科专业和经教育部审批的普通高等学校国控教育类专科专业须全部参加。
师范类专业认证第二、三级实行自愿申请:有三届以上毕业生的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申请参加第二级认证;有六届以上毕业生并通过第二级认证的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申请参加第三级认证。个别办学历史长、社会认可度高的师范类专业可直接申请参加第三级认证。
(审核:胡文靖 编辑:李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