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一)   研究院基本情况

安徽科技学院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前身为校级科研平台分析测试中心和细胞与分子生物学中心。分析测试中心最初成立于2000年,中心建成后为全校的师生提供教学和科研服务。2011年以来,学校先后通过奥贷项目、中央财政项目等购置高新的大型仪器设备,大力发展分析测试中心,创建了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心。2014年,分析测试中心和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心合并成立校级教学科研平台。2018年初,为优化专业机构布局,增强资源配置效益,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更好服务健康中国战略,特将校级教学科研平台划归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更名为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研究院自20184月份开始试运行,并在20187月学校下文正式成立。

本研究院现有实验室面积约2400平方米,目前登记在账仪器设备固定资产总值约3000万元,包括9100万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2020万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如透射式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吸收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X射线衍射仪、同步热分析仪、红外光谱仪、荧光光谱仪、电化学发光工作站、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正置荧光显微镜、倒置荧光显微镜+显微操作系统、实时荧光定量PCR系统、超速离心机、冰冻切片机、全自动包埋机、快速蛋白质纯化系统、荧光化学发光凝胶成像系统、全波长酶标仪等。

20184月研究院成立以来已经招标采购完成激光拉曼光谱仪、稳态瞬态荧光仪、芯片点样仪、流式细胞仪、小动物核磁成像仪、高效液相色谱仪、莱卡超薄切片机等一系列大型精密仪器总值约1000万,目前已经陆续到货和验收中。

本研究院下下设生物医药与健康实验中心以及分析测试、生物传感与生物分析、细胞与分子生物学、中药资源开发与利用等四个研究中心。能开展生物传感器、纳米生物学、纳米医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蛋白质分析与纯化、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等方向的研究工作;也能从事材料微结构分析、材料性能测定、有机和无机化合物、环境质量检测、食品和药品分析等方面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计量测定。

(二)   研究院团队建设方面

本研究院院长为深圳大学副校长、北京科技大学张学记院士,执行院长为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院长、特聘教授刘国东。目前拥有固定科研人员34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8人,博士20人;柔性引进以北京科技大学张学纪院士为首的纳米分子传感器科研团队6名教师,其中教授4人,博士6人;同时与北京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美国北达科他州立大学等国内外院校建立产学研合作以及研究生培养,目前接纳博士和硕士研究生9名,博士后2名。目前拥有安徽省领军人才团队:微纳分子传感器团队,安徽科技学院领军人才团队:生物传感与健康团队,以及分子生物学、中药学等院级科研团队。并下设6个科研小组:化学材料与合成、试纸条分析检测、荧光分析检测、电化学分析、分子生物学等。目前各项科研工作进展顺利,而且每周周三下午进项一次科研例会。

1.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成员名单

序号

姓名

性别

职称

学历/学位

专业

工作性质

1

刘国东

教授

博士

分析化学

总负责人,研究院执行院长

2

张学记

教授

博士

分析化学

研究院院长

3

钱立生

副教授

硕士

生物物理学

管理,研究院实验室主任

4

张孝林

教授

博士

中药学

科研

5

周成

副教授

博士

生物化学

科研

6

苗永美

副教授

博士

植物学

科研

7

缪成贵

副教授

博士

药理学

科研

8

熊友谊

副教授

博士

药剂学

科研

9

张婷

副教授

博士

应用化学

科研

10

陈浩

讲师

博士

中药学

科研

11

徐荣华

讲师

博士

分子生物学

科研

12

毛月圆

讲师

博士

分析化学

科研

13

魏居孟

讲师

博士

分析化学

科研

14

徐荣华

讲师

博士

分子生物学

科研

15

李坤

讲师

博士

分子生物学

科研

16

窦金凤

讲师

硕士

药学

科研

17

徐冬青

中级实验师

硕士

分析化学

技术

18

刘文举

初级实验师

硕士

分子生物学

技术

19

张静

助理实验师

硕士

分析化学

技术

20

于庆才

助理实验师

硕士

分析化学

技术

21

田军

助理实验师

本科

分析化学

技术

22

白云龙

助理教授

博士后

环境科学

科研

23

邱万伟

助理教授

博士在读

分子生物学

科研

24

黄炎

助理教授

博士后

分析化学

科研

25

范川

研究助理

硕士

分析化学

技术

26

田梦

研究助理

硕士

无机化学

技术

27

汪世龙

教授

博士

生物化学

客座教授

28

陈伟

教授

博士

食品科学

客座教授

29

沈兵

教授

博士

生理学

客座教授

30

苏磊

教授

博士

分析化学

柔性引进

31

孔金明

教授

博士

分子生物学

柔性引进

32

董海峰

教授

博士

分析化学

柔性引进

33

舒桐

副教授

博士

分析化学

柔性引进

34

许太林

副教授

博士

分析化学

柔性引进

2.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接纳研究生一览表

序号

姓名

性别

院校

学历学位

工作时间

1

黄炎

北京科技大学

师资博士后

20183—20203

2

邱万伟

福建农林大学

在读博士研究生

20187—201912

3

闫超

合肥工业大学

在读博士生

20186—20218

4

孙浩波

南京理工大学

在读博士生

20186—20218

5

石俊鹏

北京科技大学

在读硕士研究生

20185—201912

6

董金红

北京科技大学

在读硕士研究生

20187—201912

7

白云龙

北京科技大学

博士后

20188—20208

8

程帅

安徽科技学院

在读研究生

20189—20206

9

潘鸿儒

安徽科技学院

在读研究生

20189—20206

10

董涛

安徽医科大学

在读研究生

20193—20213

11

尹冉

安徽医科大学

在读研究生

20193—20213

3.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科研团队一览表

团队名称

负责人

成员

微纳分子传感器

张学记

苏磊、董海峰、孔金明、许太林、舒桐

生物传感与健康

刘国东

陈伟、黄炎、张静、于庆才、徐冬青、刘文举、钱立生、毛月圆、魏居孟、石俊鹏、闫超、姚丽、邱万伟、董金红、范川、田梦、白云龙

分子生物学

李坤

李坤、周成、徐荣华

中药学

刘国东

刘汉珍、张孝林、缪成贵、熊友谊、周国梁、窦金凤、苗永美

 

4.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科研分组一览表

研究小组名称

组长

成员

化学材料与合成

徐冬青

徐冬青、于庆才、魏居孟

试纸条分析检测

邱万伟

邱万伟、黄炎、张静、王丹丹、董金红

荧光分析检测

毛月圆

范川、毛月圆、白云龙

电化学分析

闫超

闫超、孙浩波、石俊鹏

分子生物学

李坤

李坤、田梦、刘文举、周成、徐荣华

中药资源开发与利用

缪成贵

缪成贵、苗永美、熊友谊、窦金凤、周国梁、张孝林

(三)   研究院科研方面

本研究院目前承担安徽省领军人才科研团队项目1项(张学记),皖江学着特聘教授项目1项(刘国东);在研究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2项(李坤,周成),安徽省自然基金项目1项(李坤),安徽省科技厅重点研究和开发项目1项(缪成贵),安徽省教育厅重大项目2项(周成,张孝林)。20188月获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项(张孝林2019--2021)、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1项(毛月圆2019--2021)。并与安徽农业大学大别山试验站签订横向课题《大别山区中药材病害早期筛查与诊断》(刘国东,项目总经费20万,目前到账12万)。目前在研省级以上科研经费总额693万(不含张学记团队、刘国东团队引进人才项目)。

自研究院试运行以来,目前发表SCI论文16篇,其中一区1篇,在投SCI论文10篇。积极申报国家项目、国家重大细胞器项目、安徽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项目等;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 

5.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在研项目一览表(省级以上类别)

序号

项目名称

主持人

项目类别

立项时间

经费(万)

1

安徽省领军人才团队项目:微纳分子传感器团队

张学记

安徽省教育厅、财政厅

2018

400

2

特聘教授

刘国东

安徽省教育厅、财政厅

2018

100

3

具天然结构的抗菌肽在家蚕中高效和低成本表达及应用

张孝林

安徽省教育厅重大项目

2015

20

4

设计多肽清除幽门螺杆菌在胃中定植

张孝林

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

2019

25

5

一种滁菊连作障碍防治专用生物有机肥的研发及示范应用

周成

安徽省教育厅重大项目

2018

20

6

拟南芥MYB102通过调控细胞壁扩展蛋白的表达增强植物耐旱的分子机理研究

周成

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

2017

20

7

姜黄素光敏化生成的ROS对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调控机理研究

李坤

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

2018

20

8

丹参酮上转换介孔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及其光动力治疗癌症的研究

李坤

安徽省自然基金青年项目

2018

10

9

活性氧响应门控的光控药物释放探针体系的设计与构建

毛月圆

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

2019

21

10

催乳颗粒中成药主要组分漏芦原植物有效成分研究、综合利用开发及制剂质量优化

缪成贵

安徽省科技厅重点研究和开发项目

2018

45

 

6.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发表SCI论文一览表(2018412)

序号

论文题目

作者

刊物名称

发表日期

备注

1

MORPHO-PHYSIOLOGICAL RESPONSES OF AN   ALUMINUM-STRESSED RICE VARIETY ‘LIANGYOUPEI 9

钱立生

Pakistan     Journal of Botany    

2018.04

 

第一作者

2

TRANSCRIPTOME ANALYSIS OF THE RESPONSES INVOLVED   IN THE REGULATION OF CADMIUM STRESS BY EXOGENOUS HYDROGEN IN RICE (ORYZA   SATIVA)

钱立生

Pakistan     Journal of Botany

 

2018.06

 

第一作者

3

RNAi-mediated knockdown of MTNR1B without   disrupting the effects of melatonin on apoptosis and cell cycle in bovine   granulose cells

刘国东

PeerJ

 

2018.04

通讯作者

 

4

The Mechanism of Melatonin and Its Receptor MT2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Bovine Granulosa Cells

刘国东

Int J Mol Sci

 

2018.07

通讯作者

 

5

Ultrasensitive DNA   Biosensor Based on
  Electrochemical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刘国东

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

2018.11

通讯作者

SCI一区)

6

Improved iron acquisition of Astragalus sinicus
  under low iron-availability conditions by soil-borne
  bacteria Burkholderia cepacia

周成

Journal of Plant interactions

2018.01

第一作者

7

 Secretory structures of Pogostemon   auricularius: morphology, development and histochemistry

周成

Symmetry

2018.12

第一作者

8

CUL4B promotes the pathology of adjuvant-induced arthritis in rats   through the canonical Wnt signaling.

缪成贵

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2018.05

第一作者

9

DNA   hypermethylation of SFRP2 influences the pathology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through the canonical Wnt signaling in model rats

缪成贵

J Mol Med

2018.06

第一作者

10

miR-148b-3p   affects the pathogenesis of adjuvant-induced arthritis rats through the   direct target DNMT1.

缪成贵

Autoimmunity

2018.01

第一作者

11

Recent   research progress of microRNAs in hypertension pathogenesis, with a focus on   the roles of miRNAs in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缪成贵

Autoimmunity

2018.03

第一作者

12

Critical   Roles of microRNA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Fatty Liver: New Advances,   Challenges, and Potential Directions.

缪成贵

Mol Biol   Rep.

2018.10

第一作者

13

MicroRNAs in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new research progress and their   pathophysiological implication.

缪成贵

Biochem   Genet.

2018.10

第一作者

14

MicroRNAs in   type 1 diabetes: new research progress and potential directions.

缪成贵

Exp Lung   Res.

2018.04

第一作者

15

MicroRNA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type 2 diabetes: new research progress and future   direction.

缪成贵

Biochem Cell   Biol.

2018.10

第一作者

16

The kinetics and effect of a new gemini surfactant on the efficiency of   micellar catalysis for the hydrolysis reaction of 4-nitrophenyl acetate

徐冬青

Journal of   Molecular Liquids

2018.04

第一作者

(四)     研究院对外交流方面

     20184月以来,刘国东院长先后赴合肥、杭州、金寨、济南、聊城、西安、东莞等地进行学术交流和项目调研,并做相关学术报告。

先后邀请北京科技大学张学记团队、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医学与健康科学学院卞卡教授等莅临指导并做相关学术交流或学术报告12场。

(五)      成功承办我校第一届精准医疗与健康会议

为促进精准医疗与健康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发展,由安徽科技学院主办,安徽科技学院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和北京科技大学精准医疗与健康研究院承办的第一届精准医疗与健康会议如期在20181268日在蚌埠南山豪生大酒店隆重举行。本届学术会议由李震担任大会组委会主席,谭蔚泓、张学记等担任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会议主题为精准医疗新技术和新方法、生物分析和纳米技术、纳米医药等三个方面。本次会议邀请国内外专家40余人,其中诺贝尔奖获得者1人,国内外院士13人,从更高角度和更广视野对精准医疗与健康领域近年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和展望,以大会发言、专题研讨、案例讨论、成果演示等多种形式,进行深入探讨和广泛交流,集中体现近年来精准医疗与健康领域所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充分展示最新技术和应用进展。

2018128上午,第一届精准医疗与健康学术会议在蚌埠南山豪生大酒店圆满闭幕。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李震为第一届精准医疗与健康学术会议优秀墙报奖获得者颁奖。国内外院士专家学者共聚一堂,思想和知识的相互碰撞,对促进精准医疗与健康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对开启健康中国加速度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极大地提升了我校的国际影响力,彰显了学校的软实力,为把我校建成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应用型高水平大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