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国家奖学金获得者风采录
【日期:2020年12月31日】 【单位:宣传部 新媒体中心】 【作者:新媒体中心】

脚踏实地 勇攀高峰

——访资源与环境学院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毕莉莉

个人简介:

毕莉莉,女,汉族,中共预备党员,资源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2018级学生。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获“优秀共青团员”“青马工程优秀学员”等荣誉称号,2次获得校“三好学生”荣誉称号。

个人事迹:

于茫茫书海探求真知,于生活实践学思践悟,于盛赛会场奉献才能。她推开层层诱惑,坚定的走着这条看似孤独的上进之路;她克服懒惰,不断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人的一生中会有很多次选择,一旦抉择,就要心无旁骛,笃行坚定地走下去。

求知无止:专注于自己的收获

“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校园里的毕莉莉常常孤身一人,来去匆匆,如大漠里挺进的孤军,奋勇直前。作为学生,毕莉莉始终认为学习是第一位的,在扎实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课堂上的毕莉莉总是积极参与课堂,课下与老师积极交流。不少任课老师都对这个总是坐在教室前排的女孩印象深刻。但是在令人艳羡的“超强学习能力”背后,是时间和汗水的较量,亦是旁人难以想象的付出。为此,毕莉莉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有时间就“泡”在图书馆,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不知不觉就摒弃了懒散的状态,再塑冷静理智的心性。虽然毕莉莉在学习方面认真刻苦、心无旁骛,但她可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在深扎知识殿堂的同时,她也将足迹刻印在校园的各个角落。

知行合一:争取多方面发展

“拒绝被定义,青春的样子我说了算。”生活中的毕莉莉拒绝被贴上任何标签,学习上她是致于求知的学霸,球场上她是青春飞扬的运动少女。在加入排球队后,毕莉莉坚持每天锻炼,在奔跑中享受这酣畅淋漓的快乐,毕莉莉说:“因为享受所以热爱,既然喜欢就要坚持。”此外她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她认为大学生应该多看多听,令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参观交流安徽工程大学之行,在那里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园,模拟学生创业环境让她体会到大学生创业的重要性,于是乎,回校后的毕莉莉更加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在多项比赛中获得佳绩。

如果你想拥有自己从未有过的东西,那就必须去尝试完成从未做过的挑战。前面是绝路,希望在转角,梦在心中,而路却在脚下。在时光平逝的岁月,有想去的远方,有所求的目标,就要有敢于冲破荆棘的勇气,有守得云开见月明的耐心,有能将铁杵磨成针的毅力。坚持可能有点难,但坚持住了一定会收获颇丰。(学生记者:张梦雨 詹冉)

追梦路上的舞者

——访食品工程学院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王孟可

个人简介:

王孟可,女,汉族,食品工程学院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2018级学生。曾获校一等奖学金;获安徽省学生体育联赛啦啦操比赛花球组三等奖、爵士组三等奖;获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个人事迹:

人生路上好的坏的都是风景,一个人来学校也是一种独特的经历。伴随火车的轰鸣声,王孟可怀着忐忑的心情踏上了通往安科的路,在十几个小时的行程中孤独和未知对于王孟可来说并不可怕。

“舞蹈是我这一辈子都不会忘掉的东西。”王孟可坚定的说道。在大学生活中跳舞是她最大的乐趣,每天晚上在舞房热身,拉伸,跟着节拍练习,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枯燥乏味的动作,训练之后的大汗淋漓,以及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传来酸痛的感觉,对于她来说是一种享受。王孟可还幸福的说,看到自己一点一点的进步是对自己最大的奖励,这也是一直支持着她坚持下去的动力。舞蹈给王孟可的人生带来了色彩,在舞台上尽情的释放自己的光芒,舞出属于自己的精彩华章。

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床,整理课本,吃饭,复习知识点,预习新内容,一切都计划的有条不紊,井井有条,日复一日的坚持着自己的计划,脚踏实地的学习,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行。“从此我不再仰脸看青天,不再低头看白水,只谨慎着我的脚步,我要一步一步踏在泥土上,打上深深的脚印”。王孟可把这句话奉作自己的座右铭。到考前,她喜欢把考试内容整理出来,对每一章的内容进行总结。另外,她习惯于理解知识点,而非死记硬背,考前一周对重要的知识点加强复习。她自豪的说“我们寝室四个人都获得了奖学金。”每天和室友一起去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影响,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成就是谦虚者前进的阶梯,也是骄傲者后退的滑梯。王孟可对自己获得国奖表示很开心,但是并不会固步自封,她说: “自己并不是最优秀的安科学子,在学习上还有很多自己的楷模,我会继续追逐自己的梦想,砥砺前行。”(学生记者:王然)

纷华非染 不矜不伐

——访动物科学学院国家奖学金获得者蔡浩然

个人简介

蔡浩然,男,22岁,中共预备党员,动物科学学院动物科学2017级学生,现任动物科学学院团委学生委员,兼职副书记。曾获校一等奖学金2次、大北农励志奖学金1次;获得省级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调研报告、校级社会实践团队评比一、二、三等奖各1次;多次获得校“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优秀青年志愿者”“优秀青马学员”“优秀心理委员”等荣誉称号。

个人事迹:

老子曾说过:“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谦虚、谨慎是他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他身上不同于他人的闪光点。这就是来自动物科学学院的蔡浩然的真实写照。

心怀感恩 坚守本分

“作为一名大学生,能够获得国家奖学金,荣幸之至。”他认为这是对他未来继续前行的鞭策。大学四载,他从一个懵懵懂懂的孩子成长为如今学习生活等方面都游刃有余的独立者。他说最要感谢他的老师,若不是有老师的辛勤培育和谆谆教诲,他不可能有这么优秀的成绩。除此之外,他还要感谢同学和朋友,若不是他们一直在支持他,这漫漫长路肯定艰难数倍。因此,他心怀感恩,努力实现目标,锻炼自己的能力,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他们对自己的帮助。

大学四年的时间里,他对自己的学业从未松懈过。他在学习方面谈到,功夫在平时,平时一定要打好基础,上课要认真打笔记,抓住老师讲课的重点,课下要复习所学习的内容,让知识点在脑海里更加牢固。当问到如何平衡学习和工作时,他讲到他会分清工作和学习之间的主次,以此来提高效率。比如他在院团委工作时,当来了一项紧急工作,他会把课外时间都放在这上面,只在上课时学习。无工作时,抓紧学习,补笔记,避免学习与工作冲突。

登高望远 砥砺自我

年初,新冠疫情来势汹汹,这次疫情对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这大多数学生里并不包括蔡浩然。蔡浩然说:“这对他几乎没有影响,他会认真听网课,把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做成PPT,这既方便自己的复习,确保考试可以达到九十分以上,同时也可以把它复印给同学看。”他是一个自觉且自主学习的人,并将之视为一种行为习惯,利用尽可能的资源不断汲取知识,扩展视野,丰富自我,为了自己的目标,坚持不懈地奋斗着。当学习有压力时,他会通过看小说来缓解自己的压力,让自己驰骋在文字的海洋里。在暑假期间,蔡浩然会去与自己专业有关的养殖厂实习,一方面可以锻炼自己吃苦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为了毕业后的就业打下一定的基础。他坚信,每个能定下自己的目标并持之以恒为之奋斗的蝉蛹,终有一天能够破茧成蝶。

行远自迩 笃行不怠

在谈及大学生活给他带来的最大改变时,蔡浩然讲到,四年时光让他思考问题的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以前的他思考问题过于单一,现在的他学会了用发散思维去多方面思考问题,这对于他学习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面对生活的变化无常,“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他的坚实后盾。为了圆美好的梦,他用百分之百的精神投入状态。砥砺前行,在青春这美好的年华里追逐自己的梦想。

人生,唯有坚持与努力不被辜负,而蔡浩然日复一日地坚持用汗水浇灌信念,他内心源源不断地输出着动力,引导着他奋斗,奋斗,再奋斗,这将在自己的人生中继续谱写优美华章。(学生记者:曹艳艳 王家琪 陆海月)

可以平凡 不可以平庸

——访机械工程学院国家奖学金获得者陈文凤

个人简介

陈文凤,女,汉族,中共预备党员,机械工程学院工业设计专业2017级学生,现任班级学习委员。曾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校特等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获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安徽赛区三等奖、安徽省第六届工业设计大赛二等奖、东方创意之星设计大赛铜奖、蚌埠市文化创意比赛三等奖,获校“三好学生”“优秀青年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个人事迹:

坚定目标 踏实进取

“灵魂如果没有确定的目标,它就会丧失自己。”初入大学的陈文凤就确立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她梦想成为一位合格的工业设计师。对她而言,人生就像是圆形赛道,每一次终点都是起点,大学意味着一个新篇章,昨日种种,皆成今我,切莫思量。既然选择了工业设计,陈文凤就想要在这个领域里发光发热,她想将无限的想象力与卓越的设计结合,为工业设计的发展注入鲜活的生命元素,她坚信这才是工业设计专业的使命。

拨开云雾 砥砺前行

面对学习生活的压力,拿捏不住前进的方向,难免让人在逐梦途中迷失彳亍。陈文凤也曾经受挫徘徊,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也对自己的专业产生过误解,认为工业设计就是另外一种形式的“画画”。但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她逐渐了解了自己的专业,发现工业设计并不是简单的把元素堆叠在一起,而是在考虑了实用性、方便性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实现设计上的革新。在不断的学习中,她终于挖掘出埋藏在内心深处对工业设计的热爱。

“梦想为迷失方向的航船引导方向。”这位平凡的女孩一直激励着自己,继续前行,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成为国家级奖学金的获得者。陈文凤在大学的舞台上拒绝平庸,一有空闲时间就一头扎进图书馆,徜徉在书海中探求真知;在操场上奔跑运动,绽放青春光彩。她满怀热忱,执着在专业领域,孜孜求索,她勇于前行,让平凡的人生摆脱平庸,让平凡的生活充满乐趣。

锦绣前程  未来可期

谈及未来,陈文凤说她正在准备考研,正不断提升自己的高度,用知识改变命运。多读书总没坏处,即将离开安科,曾经种种仍在眼前,喜悦与遗憾,陈文凤感慨甚多,她希望学弟学妹们从大一就制定自己的目标,不要留下遗憾,充分利用大学的图书馆,提高专业能力,实现理想目标,不为平庸而生,始终坚信“历经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学生记者:赵怡 严皖云 何路军)

心有远志 不知归途

——访财经学院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朱梦静杨溪、徐琪

个人简介

朱梦静,女,汉族,财经学院财务管理学专业学生。曾获校一等奖学金、二等奖学金;获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全国青年游泳锦标赛优秀志愿者”“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杨溪,女,汉族,财经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曾获校一等奖学金;获得安徽省大学生国际贸易综合技能大赛二等奖、第三届安徽省大学生国际商务模拟谈判大赛二等奖、“安徽技术杯”;获“优秀青年志愿者”“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

徐琪,女,汉族,财经学院金融工程专业学生。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获“三好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徐琪

杨溪

朱梦静

个人事迹

著名数学家罗华庚曾经说过:“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辛苦一分才”。努力从不是天才的代名词,每个人都有拥有它的权利,只要用心去学习、生活,都是最宝贵的经历。而这句话也正是朱梦静、杨溪和徐琪她们三人的写照。

在学习上,态度端正、勤学好问是朱梦静一直奉行的准则。她深知,学习是学生的天职,而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更应该具备优异的学习成绩。任何的成功,任何的收获,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熬过了无数个不为人知的黑夜。学习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好的成绩不仅仅是期末突击就可以取得,上课认真听讲、课上做好学习笔记、课后时常温习、经常向老师请教专业相关的基本知识、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不断拓宽自身的知识面……正是由于她的严于律己、勤奋刻苦,才换来了今日的优秀成果。

作为班长的杨溪不仅要完成自己的学业,还要按时完成好学校和老师交给的工作任务,定期开展班级活动,这些虽然占用了她的时间但也使她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在学习中她坚持做到上课认真听课,刻苦学习,勤奋努力同时经常去教室上自习,及时巩固学过的知识,充分预习新知识。在大学期间丰富的学习经历和技能收获,让她找到了今后人生努力的目标和奋斗的方向。三年的学习让杨溪成长了许多,她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得到进一步地提升。(学生记者:王庆 王一萍 陈洋洋 孙宁 )

甘将星辰 满缀于天

——访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张荣荣、张国庆、牛浩

个人简介

张荣荣,男,汉族,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17级学生。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校特等奖学金、二等奖学金;获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

张国庆,男,汉族,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2018级学生。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单项奖学金。获得第15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光电ROS组三等奖,安徽省智能机器人分拣挑战赛一等奖,安徽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二等奖,安徽省无人驾驶竞速赛三等奖,安徽省单片机竞赛三等奖等奖项;荣获校“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牛浩,男,汉族,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2017级学生。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校特等奖学金、二等奖学金。获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优秀青年志愿者”“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张荣荣

张国庆

牛浩

个人事迹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未到终局,焉知胜败,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得知自己拿到国奖的消息,张荣荣可谓是又惊又喜,他坦言惊得成分可能更大一些,他从未以国奖为目标,只是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物来顺应,未来不迎。优异成绩的取得来自于我平时点滴的付出。几乎每天早上张荣荣都早起到沙龙背书,每天晚上都在图书馆学到闭馆,并日复一日的坚持。周一到周五,为了保证能抢到第一排的座位,他总会提前一个小时去占座,并利用这段时间温习或预习一下课程,或是背背单词。

学习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他们三个学习起来可谓是非常“轴”的人,要求自己每件工作都要做到细致,考虑到每一个需要的环节,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做到最优秀。当坚持努力成为一种习惯,辛勤的付出一定会有所回报。

认定了就全力以赴去做,去让自己变得更好。进入大学前,张国庆便对自己有很多的期待,他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要利用这四年来充实、提升自己,不虚度年华。他认为我们的视野不应仅局限于班级、学院,甚至是学校,要勇于尝试,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张国庆积极利用课余时间参与社团活动,参加各项大赛,斩获许多奖项。他说:“规划好自己的时间,坚持努力,那你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了。”为达成目标,张国庆将自律、进取、务实在自己的大学生活中完美诠释。(学生记者:杨宜欣 张玉娟 韩玉坤 苏筱雯 )

青春逐梦 榜样引航

——访管理学院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周迪、吴艳红

个人简介:

周迪,女,汉族,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2018级学生,曾获2020-2021年度国家特等奖学金;获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

吴艳红,女,汉族,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2017级学生,曾获2020-2021年度国家一等奖学金、获校“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

吴艳红

周迪

个人事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追求梦想的旅途中,周迪和吴艳红从不抱怨,砥砺前行。人生之旅时而平坦,时而崎岖,在品味“酸甜苦辣”的过程中,我们会巧遇拦路虎,偶碰绊脚石,但要坚信:不经历风雨,又怎能见彩虹?遇山开山,遇水架桥,迎难而上是周迪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她坚信,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周迪坦言,正是因为自己性格活泼,乐观向上,所以在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时,也不会轻易的退缩,而是全力以赴,享受克服困难的过程。谈及未来,她笑道,考研是对自己发起的新挑战,成功上岸并不是终极目标,毕业后,她更希望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来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的人生。

优异的学习成绩是吴艳红获得国家奖学金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谈及学习时,她跟我们分享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好奇心是学习者的第一美德。要对新知识保持好奇心,积极去探索,去发现,细节决定成败。关于学习,她事无巨细,事事细心,严格做到今日事,今日毕,拒绝拖延症,努力增强自己的执行力。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人生是一场漫长的旅行,虹桥碧水不是唯一可见的风景。希望周迪和吴艳红能够眸中有星辰,心中有山海,手中有亮剑,从此披荆斩棘,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学生记者:吕阿杰 王静茹 李雪倩 )

心怀希望 野蛮生长

——访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周萍、邱帆

个人简介

周萍,女,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2017级学生,曾获校“三好学生”荣誉称号。

邱帆,女,中共预备党员,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应用化学专业2017级学生,曾获校一等奖学金;获校“三好学生”“优秀青年志愿者”“优秀学生社团干部”等荣誉称号。

周萍

邱帆

个人事迹

我们需要在平凡的生活里对平庸说一声“不”。周萍和邱帆一起为自己设定人生的目标,怀着热情和勇敢,一起前行,一起成长。

“学习习惯是日复一日学习程序和流程的重复积累模式,这种模式因人而异,真正有效率地学习习惯取决于自己。”周萍谈到。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不会在大学这个无拘束、较为自由的空间里迷失自我。课后及时复习所学内容,作息规律,提前进入教室预习课程等优秀学习习惯的养成靠的是她极强的自律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厚积薄发,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离不开周萍日常学习的点滴积累。

谈到对学弟学妹的建议时,周萍表示,步入大学面对更多机遇的同时,也意味着我们需要做更多的抉择,社团和学生组织、竞赛与学习等等。选择也是一种能力。要充分结合自己的兴趣和个人实际能力,做出最佳选择。

邱帆作为图书馆的常客,问及她的学习方法,她笑称,自己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只是坚信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了解到,她的每本书上都记着满满的笔记,邱帆认为做笔记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之一,因为它不仅能系统地归纳知识点,还能有助于回忆上课时老师讲课的情景。谈到自己取得的成绩,她谦虚地把这一切归功于自主积极和不断地咬牙坚持,她说:“面对学习,要有足够自觉自律,自己想学好并且要求自己学好,自然就能学好。在遇到瓶颈时,多想想自己的目标,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或许就能看到每天在进步的自己”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无论是学习了还是工作上,邱帆都强调了目标定位的重要性。“目标是能一直保持自己大一时的学习状态和年少热忱,只要大学生涯的过程我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无论结果如何我都会欣然接受。”可见,凡优秀的人,都是能让生活井井有条的人。关于实现自己的目标,邱帆言简意赅地表示,“脚踏实地,也仰望星空。”

坚持高举,清风徐来。(学生记者:张佳媛 杨思勤 苏筱雯 王蔚哲 )

以青春之我笃奋斗之路

——访建筑学院国家奖学金获得者蔡玉、付玉玲、单新海

个人简介:

蔡玉,女,汉族,中共预备党员,建筑学院城乡规划专业2017级学生。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校特等奖学金、一等奖学金;获第十四届省运会优秀志愿者,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青年志愿者”荣誉称号。

付玉玲,女,汉族,中共预备党员,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2018级学生。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二等奖学金;获“安徽科技学院十佳大学生”,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青年志愿者”“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单新海,男,汉族,中共预备党员,建筑学院土木工程专业2018级学生。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获第三届安徽省高校建筑信息模型应用大赛“建筑+”结构组二等奖;荣获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单新海

付玉玲

蔡玉

个人事迹

“不能说不注重,这是学校、老师、同学对我的学习成绩的肯定与认可,但我自己却不会去刻意追求荣誉。志在峰巅的攀登者,不会陶醉在沿途的某个脚印之中,荣誉最终会成为过眼云烟。”怀着这样的信念,蔡玉和付玉玲始终在学习的征途中不断奋斗。

学习,不能只挂在嘴边,而是要付出百倍的努力。在交流过程中,蔡玉告诉笔者,大学几年里,她每一节课都坐在教室的前三排,以便和老师交流沟通,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在学习中她主动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将老师的知识结合自身的理解重新梳理,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蔡玉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她认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尤为重要,在校期间,她广泛涉猎各科知识,系统地学习了专业的相关理论,不断求索的意志推动着她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积极参与各项竞赛活动。正是凭借着认真努力的态度和敢于实践的能力才塑造了蔡玉朴实、稳重、创新的性格特点。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是付玉玲的座右铭,正是这句话指引着她不断克服困难、乘风破浪、逐梦远方。遇到学习的瓶颈期时,付玉玲虚心接受建议、踏实学习,把困难看作为成功的基石、磨练自身能力的机会。她坦言,压力对于自己而言是前进最好的动力,差距让她深知自己的渺小和不足,同时学习之行的逆风飞翔也让她成为一名坚毅的勇者,不惧梦想路途上的任何困难,只管耕耘不问收获,心有所向,无畏远航。

谈及未来,付玉玲告诉笔者,进入大学,站在新起点,她便树立了新的目标和方向---考研。在坚定信念,逐梦远方的路上,她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确定大方向,攻克小目标。在不同时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阶段性目标,不盲目追求进步,根据计划一步步走,稳扎稳打地去落实目标。

“大学是一个比较自由自主的一个平台,我们不要埋没了自己,要让自己的大学生活过的精彩,能在毕业后给自己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在安科的这几年,单新海在学业、人际关系、兴趣爱好及综合能力方面,均是有了很大的提高。从初出茅庐的小萌新到如今成熟稳重的老学长,单新海可谓是一路坎坷,这一路,洗去了他的浮躁,褪去了他的青涩,让他变成了“当初的自所期待的模样”。他坚信天道酬勤,只要付出就会有回报。在大学的黄金时期,就要用自己的辛勤付出,努力地去拼搏一个美好的未来。忙而有致,天道酬勤,以一颗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成长,趁青春,勇敢让自己绽放吧。

行知合一,可行万里之路。面向未来,他们将整装待发,以坚定的信心、高度的责任感去迎接新的挑战,攀登新的高峰,在新的征程中开拓出一片新天地,成就最好的自己。(学生记者:陈帅帅 张亚洲 李浩然 )

向阳而生 逆风而行

——访农学院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孙张论

个人简介:

孙张论,男,汉族,中共党员,农学院园艺专业2017级学生,现任班级班长。曾获校特等奖学金、三等奖学金;获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安徽科技学院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铜奖;曾获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抗疫志愿者”“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个人事迹: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有明确的目标固然重要,可是如果没有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手段,目的将是空幻而不切实际的。就像成功,不是遥遥相望,而是执着于自己的方向,向着理想勇敢闯,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赢家的奖杯上。这就是来自农学院的孙张论所相信的。

拼搏奋斗 励志笃行

出生的平凡并没有限制住他的奋进,家庭的普通更阻挡不住他学习的心。虽然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里,但孙张论的精神并不贫穷。他深知既然选择不了自己的出生,也改变不了自己的过去,那么就要更加努力地去改变自己的未来。因此进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刻起,他便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学习,提升自己。

通过对口高考考入学校的他,大学三年多的时间里,学业从未松懈过,为了让自己的专业知识、综合素质等与学校的培养尽快同步,他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在学习上。除了学习,他还成功担任班长这一职务,加入校社团联合委员会,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活动来锻炼自己的能力,增强自己的信心。也正是因为他的拼搏奋斗,他获得了国家奖学金,不断向着成为一名优秀大学生迈进。

搏击风浪 不惧远方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但面对疫情,孙张论却说:“这次疫情影响确实是非常大的,但是我还是按照我自己从前的学习节奏,上好网课,写好老师布置的作业,依旧像在学校里一样严格要求着自己。”他说,只要足够自律专注,其他的就不算是困难。每一个优秀的人背后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是为了将来能结出宝贵果实而付出很多努力的日子,我们把那段日子叫做“扎根”。在寒暑假以及业余时间,孙张论会去打工兼职,脚踏实地体味生活,他深知每一份收获都来之不易。在选择工作时,他有意寻找那些对提升专业技能有帮助的工作,尽可能使自己得到锻炼,抓好每一分时间检验自己。

以梦为马 不负韶华

孙张论总是努力挖掘自己身上的潜能,孜孜不倦,他始终相信坚持会有回报。找准弱点,补差补漏,多去接触新鲜事物,保持一颗求知的心,提到学习生活,他娓娓道来,坚定而沉着。

三年多的漫漫时光里,留下了成长的印记。孙张论很庆幸通过努力让自己的大学生活变得充实、精彩,并收获了友谊、知识、能力,无悔于自己的青春。青春是一包象征着阳光的向日葵种子,现在洒下,就会在未来得到收获。向阳而生,逆风而行,相信不惧远方的孙张论在不远的未来一定会收获到属于他的那一朵向日葵花。(学生记者:曹艳艳 王家琪 兰欣悦)

以青春之名 为梦想喝彩

——访农学院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姚文豪

个人简介

姚文豪,男,汉族,农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2018级学生。曾获校一等奖学金、三等奖学金;获校“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实习优秀人员,2019凤阳马拉松“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个人事迹

人生道路上没有捷径,唯有脚踏实地,向着目标一步步迈进,只要信心不死,就看得见方向。在农学院,就有这样一位阳光且时刻保持自信的大男孩,姚文豪。

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

两年前,姚文豪怀着对大学的憧憬,迈着坚定的步伐,走进了安徽科技学院的大门。两年来,他的学习成绩始终位于班级前列,上课时,他坚持坐在教室的前三排,聚精会神地听讲,紧跟老师的思路,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课下,他注重学习方法的改进,完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学习效率;考前,他认真整理复习资料,做好复习规划。为了接触到更好的平台,丰富自己的生活,姚文豪始终坚持自己的目标,即使在中途遇到困难,他也凭借着自己的执着逆流而上,奋力进取。

风行湖畔 青春飞扬

青春的光芒,照耀成长的道路。在学习、工作之余,姚文豪还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喜欢乒乓球的他,总在繁忙的课余,和朋友们一起切磋,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提高自我表现能力,信心也日益增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姚文豪为了学以致用,他充分利用假期时间到农业园实习,通过实践来巩固自身专业知识,积累经验,厚积薄发。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实习期间,姚文豪主动跟随经验丰富的带队老师调查、记录,认识了解了很多草本植物,并对农学试验也有了全新的认识,学到了很多在学校教室里学不到的知识。两年时光,从刚进入大学时的浮躁,到如今的成熟沉稳,每一次改变,都是一种成长。姚文豪很庆幸,通过努力,他的大学生活很充实、精彩,收获了友谊、知识、能力,无悔于自己的青春。

蛹蜕成蝶 蚌砺成珠

获得国家奖学金的姚文豪心情是复杂的,他开心自己的努力得到认可,同时又感到“欲戴其冠,必承其重”的压力——他还需要加倍努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要成为更好的自己,一定要脚踏实地,求真务实,这样才能更好的成长。对于将来,姚文豪心中有许多美好的设想,而考研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他认为,选择考研并为之奋斗可以锻炼一个人的意志,也可以让自己有更多选择的权力。他希望通过考研,给自己搭建更高的平台,在未来达到一个令自己满意的高度。

是星星总要发光,是玫瑰总要开放,是蛟龙总要腾空,是鸿鹄总会飞翔。在安科,像姚文豪一样愿为了自己的目标挥洒汗水,砥砺前行的少年们都在不断朝着心中的远方大踏步迈进,在可期的明天,未来属于他们。(学生记者:王家琪 曹艳艳 兰欣悦)

自律出人才 青春为梦行

——访人文学院国家奖学金获得者陈许

人物简介:

陈许,女,汉族,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9级学生,现任班级学习委员。曾获校一等奖学金;获得区级“优秀抗疫志愿者”校“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获“中国创翼”创新创业大赛滁州赛区创新奖、校“创青春”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

人物事迹:

有这么一个人,以自律为处事态度,无论何时都能严格要求自己,严守“慎独”;以谦逊为处事原则,待人接物谦虚上进,总是让人心生好感;以奉献为人生目标,力所能及地为他人服务,知足感恩。她就是国奖获得者——陈许。

自律为束 亦为自由

白岩松曾说:“越自律越自由。”陈许深知这一点。在疫情期间,陈许在家从未懈怠,与在校作息相同,上课时认真听讲,下课细心整理笔记。“学习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慢慢积累而来的”,陈许如是说。作为一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她知道文化素养需要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每天不管多忙,陈许都会抽出时间读一点散文,每周定期去一次图书馆,习惯养成后,她明显感觉到自己在写文章时文思泉涌,并在校“助学•筑梦•铸人”征文比赛中获得优秀奖。自律这一品质在规范了陈许日常行为的同时,也让她的思维变得更加自由、活跃,正如她自己说的那样,“自律就是自由,付出总会有回报。”

目标明确 精益求精

大学的生活总是丰富多彩的,有很多锻炼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的机会与平台,除了学习生活,陈许的课余生活也十分充实。刚上大学,她就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兴趣加入了校KAB创业俱乐部,并在俱乐部中与团队共同打造了一个“互联网+”项目。在项目中,她主要负责财务分析,但这对专业不对口的陈许来说,困难重重。“我是那种只要想去做一件事,就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险阻,都要尽全力做好的人。”于是她上网搜寻了许多资料,熬到凌晨学习分析。陈许说,她从不会抱怨自己有多累,相反她还会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通过这些实践,她的阅历增加了,视野也得到了开拓,同时与团队的沟通交流也使她的语言能力得到了提升,说着她还向笔者展示了她的作品,语气认真而又谦逊。

一心向党 无畏前行

一本党章,代代相传。陈许小时便被书本中革命先烈的故事深深感染,立志要加入中国共产党。于是,她大一时就积极撰写了入党申请书,并成为了第一批入党积极分子。为了更加了解国家、了解党,陈许每周都会准时观看思想政论节目《这就是中国》,夯实思想理论基础,坚定理想信念。

除此之外,陈许还将自己对党的热忱投入到了实际行动之中。在疫情期间,她深知自己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所背负的职责,当听说村里需要志愿者时,她义无反顾的加入了志愿者行列,发宣传单、排查车辆、登记相关信息。“我刚开始做志愿者的时候,每天都工作到腰酸背痛,但是我却没有想过退缩,我在做的是一件对于国家、对于社会、对于自己都有意义的事情,有什么理由不去坚持呢?”陈许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考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陈许非常喜欢这蕴含古老智慧的哲理,她本身便是一个待人真诚、热爱奉献的人,还时刻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铭记于心,并转化在日常行动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也是她成为校优秀共青团员的原因。

繁星点点,汇成星辰大海,眼里有光,照亮逐梦道路。只有启程,才会到达理想的目的地;只有拼搏,才会获得辉煌的成功;只有播种,才会有丰硕的收获;只有追求,才会品味堂堂正正的人生。希望每个人都能如陈许一般,用自己百分之百的付出与奉献,书写自己不一样的人生。(学生记者:黄子怡 韩永存 蔡运程)

蝉联国奖 用梦想书写人生篇章

——访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焦丽

个人简介:

焦丽,女,汉族,中共党员,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17级学生,现任班级学习委员。曾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二等奖学金;获校“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获安徽省大学生标本制作大赛一等奖、二等奖。

个人事迹:

“一束光”的诞生,有朗月入怀时闭目自省的静笃,有明日映天时伏案翻书的慎独。在通往未来的路上,总有人用脚踏实地,讲述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两次蝉联国奖,焦丽身上有着独属于她的闪光点。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法国作家说过:没有目标的人,就像没有了灵魂。目标在人生里其实是一个灯塔、一个引路人的作用。焦丽告诉笔者,一定要找准自己的目标,有想做的事情就要积极主动地去争取,生活中会有很多选择,但时间非常有限,一旦决定目标,就要勇往直前。

在步入大学之前,焦丽就告诉自己:不能给自己的大学生活留下遗憾。她给自己制定了完整的学习计划——课前积极预习、课上认真听讲、整理知识要点、做好学习笔记,课下她及时找老师解答疑惑,解决遇到的知识难点,作为班级的学习委员,在面对同学的疑惑时她也总是积极地帮助他们解决难题。在空闲时间里,她紧抓学习时间,珍惜呆在图书馆里的每一分每一秒,不断地汲取知识的营养,拓宽自己的视野,那些在图书馆流淌过的寸寸时光,给她镀上了一层耀眼的金色。

积极向上 努力绽放

大学,除了日复一日的学习,还有多姿多彩的生活。在焦丽看来,人要活得精彩,就一定要有一个有趣的灵魂和充满好奇的心,要活在当下,感知生活,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尝试。她说:“我是一个积极向上不服输的女孩,面对感兴趣的事,我就会义无反顾的去做,并且会竭尽全力做到最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热爱去参加和被动盲目参加的收获总是大相庭径。大一开始,因为喜欢运动,她加入了院排球队,三年以来,秉着对运动的热爱,焦丽一直坚持六点起来训练排球,“很累,但运动真的会让人快乐,当在生活或者学习上有了瓶颈期,运动就是一个很好的宣泄口。”因为喜欢与人交流,她加入了校演讲与口才协会,参加各种比赛,在比赛中,她学习他人的长处,完善对自身的认识,提升自己的技能,丰富自己的阅历,成长为自己满意的样子。

脚踏实地 行稳致远

“眼是孬熊,手是好汉”,这是焦丽的父亲经常对她讲的一句谚语,脚踏实地,不能眼高手低、好高骛远。耳濡目染下,她坚持做好当下的每一件小事,溪流终能汇成江海。世界上没有什么真正的途径,一步一个脚印才是通往成功的正确道路。焦丽之所以能二次蝉联国奖,离不开她在学习上的那份认真与坚持、离不开她在生活中的那份好奇心、离不开她对每一个目标所付出的努力。

大千世界犹如一个色彩纷呈的万花筒,只有坚定自己的信念、找准自己的目标,将漫无目的的空想变为脚踏实地的行动,才能够在自己的人生篇章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学生记者:周文芳 范采禾 许吉林)

聚沙成洲 奋发超越

——访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王倩倩

个人简介:

王倩倩,女,汉族,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生命科学专业2018级卓越班学生,现任班级学习委员。曾获校一等奖学金2次;获校“三好学生”,院“优秀共青团员”,“优秀教学信息员”等荣誉称号;获“第九届挑战杯中国联通”安徽省金奖,“第六届互联网+师生共创组”安徽省铜奖,“第六届互联网+商业组”安徽省铜奖,“安徽省啦啦操比赛”三等奖等。

个人事迹:

真正要远行的人,不需要依靠灯火的星点,不需要等待掌声的加持,他们自身会发光,将岁月刻痕悄悄地融进生活里,在不经意间,就已匹马单枪,自去流浪。在他人眼中王倩倩是个“大忙人”,但心中有梦的人总会在忙碌中自得其乐。

知足坚定 温柔上进

“眉梢眼角藏秀气,声音笑貌露温柔。”初见王倩倩就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王倩倩看来,大学可以规划自己的时间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她的大一生活被社团活动填满,加入学校校啦啦队、健美操校队,校KAB俱乐部,每天都很忙。有一段时间,因为啦啦操比赛经常是训练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再加上其他活动堆积在一块,早出晚归,除了学习就是活动,但她依然乐在其中,无论学习还是参加社团活动都是对自己时间的分配与利用,不断充实自己,锻炼能力,提升技能。

一息若存希望不灭

“无常如风起,人生不可弃。”这是王倩倩最喜欢的一句话,也是她大学的真实写照。当被问及得知获得国家奖学金的第一反应时,她说:“完全在意料之外,我身处的班级是18卓越班,同学们都是非常优秀的学生,每个人都获得过很多奖项,的确没想到自己能拿到国奖。”国家奖学金是含金量很高,要求很严格的一项奖学金,王倩倩得奖,离不开她的坚持——每天坚持早起学习,认真完成自己的每一件小事,按照自己的计划度过每一天,不要因为希望渺茫就不付出行动。“周围的人都很优秀,这也不断催促着我努力,抓住时间充实自己,不论是在学校还是疫情待在家里,我都没让自己荒废”,王倩倩如是说。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竞争者其实只有自己,学会付出,学会坚持,才能不断突破自我。

她说如果你想拥有自己从未有过的东西,那就必须去尝试完成从未做过的挑战。前面是绝路,希望在转角,梦在心中,而路却在你脚下。在时光平逝的岁月,有想去的远方,有所求的目标,就要有敢于冲破荆棘的勇气,有守得云开见月明的耐心,有能将铁杵磨成针的毅力。

“每一份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王倩倩的自律与坚持让收获了自己应得的回报。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像她那般,自律坚持,积极上进,在自己的大学生活里熠熠生辉。(学生记者:周文芳 陈昊楠 冯德宇)

国旗下的飒爽少女

——访外国语学院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张家庆

个人简介:

张家庆,女,汉族,共青团员,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2018级学生。曾获国家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获校“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国旗班队员”等荣誉称号。

个人事迹:

当校园里大多数同学还在安睡,他们却早已醒来;星月未曾隐没,他们正向朝阳前进;寒风凛冽,但他们心中有爱;夜晚沉寂,他们心中却永远有一束光,照亮前行。“酷暑严寒何所惧,赤胆忠心保国旗”,这就是国旗班的真实写照。他们并不是军人,他们与我们年龄相仿,但他们却用执着的坚守践行着加入国旗班的初心,护卫着国旗的庄严与荣耀。故事的主人公张家庆,就是其中一员。

与国旗同行 成就更好的自己

2018年,金秋九月,张家庆满怀憧憬来到安徽科技学院,她不曾想到,在这里她将与国旗结下不解之缘,更不会想到,自己会以军人般的坚毅一步步走向更好的自己。大学伊始,张家庆就加入了校国旗班,在这里她养成了每天晚训早起的作息习惯。“刚开始也会不适应,尤其看到身边的同学都在休息......但是既然选择了就应该坚持下去。”不知不觉,张家庆就守护着国旗度过了两年时光。两年间,她早起升旗,有了更多时间去背单词;她严守纪律,习惯了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她不怕吃苦,自然不向任何一次困难屈服。于是,在张家庆自己都不曾发觉的地方,她不断成长,很快,她不仅获得了校优秀国

旗班队员的称号,而且优秀共青团员、校三好学生等一系列荣誉也接踵而至,在一个个她无心栽柳的地方开出了美丽的花。

以梦为马 更要脚踏实地

“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上,张家庆以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她始终认为,学习是不断积累的过程,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夯实自身知识基础,才谈得上灵活运用,才可以为未来的发展铺平道路。张家庆说,什么样的时间做什么样的事,课前就要提前预习,课上就要认真听讲,课后就应该及时复习。除此之外,还要把握好集中时间,在大段时间里做需要集中精力的事情;充分利用闲暇时间,有效整合碎片化时间逐步攻克知识难点。她还谈道:“在学习生活中,我遇到疑难困塞的地方,首先会自己查阅资料和同学探讨解决,如果实在无法解决,我才会去询问老师,这样可以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的能力。”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张家庆始终坚信,成功是分两半的,一半在上帝手中,那是宿命;另一半在自己手中,那就是奋斗。未来山高水长,赴山海,奋楫者先,路漫漫,勇进者胜。张家庆在国旗的迎风飘扬中,正如一颗明星一般冉冉升起,努力发光,守护着国旗,也照亮了自己。(学生记者:张梦雨 薛宏伟)

有一种奋斗青春

——访信息与网络工程学院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侯亚新、赵丽斌、刘成健

个人简介:

侯亚新,男,汉族,中共预备党员,信息与网络工程学院信息安全专业2017级学生。曾获校一等奖学金;获“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安徽省赛”信息安全作品类三等奖;获校“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

赵丽斌,男,汉族,中共党员,信息与网络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7级学生。连续2次获得国家奖学金,获国家励志奖学金,校特等奖学金、一等奖学金;获“安徽科技学院十佳大学生”,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优秀青年志愿者”“校学生会年度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刘成健,男,汉族,信息与网络工程学院物联网工程专业2017级学生。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获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域赛铜牌,安徽省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二等奖,安徽省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大赛二等奖;获校“三好学生”荣誉称号。

侯亚新

刘成健

赵丽斌

个人事迹:

“学习是不断积累的过程,聚少成多,才能有质的飞跃。大学其实挺短暂的,在这些如流水般的时间里,只有不断拼搏的人才能迎来胜利的曙光。”学生的本职就是学习,对于学习,侯亚新从来不敢懈怠。在他眼中,目标是前进的动力,是走向成功的必要条件。所以在大学生活中,侯亚新为自己树立了明确的目标。学习,工作甚至是课余生活,他都对自己有着准确的定位和把握,为目标而奋斗,并且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侯亚新认为,大学是人生中最宝贵的四年,与其在消磨后扼腕叹息,不如从现在开始为自己的目标奋斗,提升自己。在侯亚新看来,理想不会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有锲而不舍,不断努力,不断追求,不断奋进,才会在大学里有有更多的收获。

对于自己获得的荣耀和奖励,侯亚新看的很淡。“获奖的荣誉是对我努力的肯定,同时也是对将来学习生活的鼓舞。但我不会就此止步不前,我会制定下一个目标。” 成功的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都会遇到许多未知的磨难与挫折,但只要你坚定的朝着目标,一步一步地去为之努力、奋斗,终究会抵达成功的彼岸。

“不乱于心,不畏将来。”刘成健说在功利浮华面前一定要坚定自己的内心,不做虚伪、浮躁之人。在学习上要制定自己的目标,有明确的的方向,勇敢地面对未来,才能无愧于自己曾经的努力和付出。

“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加快速度”,赵丽斌告诉我们,学习要劳逸结合,得到了充足的休息,才会有更高的学习效率。他说道自己也会在空闲时间打游戏,但前提是要先把每天的学习计划完成。平时他也会安排自己的空余时间打游戏,通过适当的游戏时间来放松自己,两者并不矛盾。但是在工作和学习上,赵丽斌却丝毫不懈怠,对自己具有相当高的要求。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是赵丽斌经常放在心中的座右铭,他表示要时刻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保持一直前进的步伐,学习并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你只需要保持好自己的积极性和热情;其次,在浮躁的氛围中要时刻保持自我反省的态度,去发觉自身的不足。最后在生活中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原则和处事方法,以此丰盈自己的内心。(学生记者:董烨 徐镪镪 周明茹 )

(特约通讯员:蔡甜甜 摄影:孔庸 张文博 宋巨洋 丁翊峰 程小芳 王苗苗 侯义梁 王海翔 李星宇 谢芳 陈雨婷 熊才旺 审核:卫胜 编辑:江旭聪)

【浏览:

关闭

  • 微博
  • 微信
  • 媒体
  • 视频

皖公网安备 341126020001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