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耕教坛育新人,砥砺前行绘蓝图——走近优秀教师张伟副教授
正值安徽科技学院七十五周年华诞、建筑学院欢庆建院十周年之际。展望学校与学院未来,张伟老师深情寄语“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衷心祝愿安徽科技学院锚定目标、勇毅前行,师生齐心奋进新征程、谱写新篇章,早日建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现代化全国一流应用型大学!”

张伟老师作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是学院的中坚力量,荣获校级教坛新秀、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及研究生星级指导老师等。他长期致力于农业园区规划、和美乡村规划设计等应用研究领域,并将深厚的学术积淀融入《城乡地理学》《农村区域发展规划》等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在科研道路上,他勇攀高峰,主持了安徽省科技厅公益性研究项目、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等课题二十余项,在《现代城市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并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五项,展现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凭借卓越的贡献,张伟老师屡获殊荣。他荣获了安徽省农业农村厅授予的“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教学名师”称号,在2024年第三届安徽省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大赛中获评“优秀乡村规划师”,其成果还荣获了中国商业联合会服务业科技创新二等奖、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以及安徽省农业科技推广三等奖等重要奖项,这些荣誉是对其学术造诣、教学水平与社会服务能力的充分肯定。
张伟老师是建筑学院优秀教师群体的缩影,他们的奋斗共同构筑了学院发展的基石。我们坚信,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建筑学院的明天将更加辉煌。(学生记者 殷霓 王岚)
深耕园林育新苗,匠心筑梦向未来——走近优秀教师吴燕教授
值此安徽科技学院建校75周年、建筑学院建院10周年之际,吴燕教授满怀深情寄语:“作为建筑学院教师,75载校庆之际,深怀感恩。我们以蓝图绘就理想,用基石筑牢担当,与学子共研空间美学,同筑绿色校园。愿建筑学院赓续匠心,为强国建设筑梦添砖!”

吴燕教授,硕士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同时具备市政、公路专业二级建造师资质,担任安徽省工程图学学会理事。她长期深耕园林植物栽培应用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是学院在该领域的中坚力量。教学上,主持省级质量工程项目1项、校级质量工程项目5项,教学成果突出,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1项、二等奖1项。
在科研之路上,她勇毅探索,主持安徽省科技厅重大攻关项目1项、安徽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1项。学术成果丰硕,在《Pak. J. Bot.》《浙江农业学报》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获批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
同时,吴燕教授十分注重对学生的培养与指导。她悉心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国家级2项、省级1项;助力学生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斩获铜奖,指导B类大学生学科竞赛也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奖项。此外,她还荣获2018 - 2019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以实际行动展现出高尚的社会责任感与大爱精神。(学生记者 宣怡纯 罗伏宁)
深耕学术育桃李,守正创新践初心——走近优秀教师郑艺鸿教授
正值安徽科技学院七十五周年华诞、建筑学院欢庆建院十周年之际,郑艺鸿老师深情寄语:“中都城邻75载安科精神薪火相传,龙子湖滨10年建院成就辉煌诗篇。愿越来越好!”

郑艺鸿老师毕业于重庆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在学术研究、教育教学及行业服务领域成果颇丰。科研上,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项目等课题;在CSSCI、SCI核心期刊及大学学报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一部;主持省级、校级教研课题五项。行业与社会职务方面,担任国家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院校评估专家、省各级项目评审专家,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蚌埠明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在获奖荣誉方面,郑艺鸿老师荣获2022年安徽省社会科学奖三等奖、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21年 “国际大学生手绘艺术与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2017年获校“优秀共产党员”、“科技工作先进个人”等。这些荣誉是对他学术造诣,为人师表的充分肯定!
郑艺鸿教授是建筑学院优秀教师的代表,他以学术为基、育人为本,为学院发展和人才培养贡献着力量。相信在以他为代表的教师团队努力下,建筑学院将继续书写育人与科研的崭新篇章。(学生记者 张鑫靓 童尚杰)
书香墨韵润桃李,薪火相传启慧心——走近优秀教师赵蕊副教授
时值安徽科技学院七十五周年华诞、建筑学院喜庆建院十周年之际,赵蕊老师满怀深情地写道:“时维金秋,天朗气清;弦歌不辍,薪火长明。今我校逢七十五华诞,吾院值十载嘉期,双庆叠至,群贤毕集,实乃盛事!回溯校史,从创立之初至现在,历风雨而弥坚,经沧桑而愈盛。一直以来,学校坚守着‘立德树人’的初心,传承着‘明德、 致知、笃行、创新’的传统训诫。七十五载,学者弘正道,学子展华章。或躬耕实业,济民生之所需;或驻守家国,护山河之安宁。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建筑学院自独立建院以来,既带着学校积累的深厚底蕴,又怀着开拓创新的远大志向。十年耕耘,始终以‘精心钻研、踏实行动’为准则,以‘坚守正道、突破创新’为目标。十年磨剑,锋芒初露,院之风华,灿若朝阳。” 她恭贺双庆:“七五春秋书璀璨,十番寒暑续华章。文脉绵延传不辍,教泽绵长照芳华。”

赵蕊老师作为中共党员、副教授,拥有德国新勃兰登堡应用科学大学景观建筑与环境规划专业的留学背景。她长期坚守在教学一线,主要承担《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风景园林规划设计Ⅲ》等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任务,以其国际化的教育视野和扎实的专业素养,为建筑学、风景园林、城乡规划等专业的人才培养倾注心血。
在教学科研道路上,赵蕊老师孜孜以求,取得了丰硕成果。她不仅荣获安徽省省级“教坛新秀”称号,还多次获得“校优秀教师”、“校优秀课堂教学工作者”等荣誉。在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表现优异,荣获校级一等奖;其研究成果获得安徽省社科联“三项课题”研究优秀成果奖、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优秀论文等荣誉。2022年,她再创佳绩,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一项,展现了出色的教学科研能力。
作为建筑学院中青年教师队伍的优秀代表,赵蕊老师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立德树人”的教育初心,时刻谨记“夫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学生记者 江惠琴 殷霓)
执鞭讲堂传道义,垂范学子立标杆——走近优秀教师马露副教授
欣逢安徽科技学院七十五周年校庆和建筑学院十周年院庆,回首来时路,我们倍感自豪。展望未来,马露老师真诚地表示:“七十五载栉风沐雨,铸就安科底蕴;十年开拓创新,建院砥砺前行。未来,我将继续秉持初心,在专业领域深耕细作、贡献力量,也期待与全体师生共创辉煌的明天。”

马露老师毕业于河海大学岩土工程专业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是学院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骨干力量。他长期深耕专业领域,将扎实的学术理论与实践经验相融合,在教学与科研岗位上双轨并行。在科研方面,他主持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1项、安徽省教育厅项目3项、横向科研项目6项,科研成果丰硕;在学术成果输出上,发表SCI论文12篇,授权专利7项,展现出深厚的学术钻研能力与创新实力。
在教学领域,马露老师同样成绩斐然。他荣获2024年安徽省教坛新秀荣誉称号,在2023年安徽省师范类高校智慧教学竞赛中斩获一等奖,还先后获得 2023、2025年安徽省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等,教学水平与创新能力备受认可。同时,在指导学生方面成效显著,带领学生荣获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A类)国家级二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2项,开展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2项,用实际行动助力学生成长成才。此外,他还曾获2021年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二等奖,全方位彰显了其在教学、科研与人才培养领域的综合实力。
马露老师是建筑学院青年教师中的生动代表,他们以专业素养与责任担当为学院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我们坚信,在全体师生的携手努力下,建筑学院必将在未来书写更多精彩篇章。(学生记者 张瑞洁 衡若彤)
(特约通讯员:武辉 审核:谢宜勤 傅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