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徽科技学院科研处!

新闻动态

我校詹秋文教授喜获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

2010年09月07日 00:00  点击:[]

2010年我校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立项再传喜讯,城建与环境学院副院长詹秋文教授主持承担的“高粱褐色中脉基因bmr-6的图位克隆”获得资助。这是我校近年来第二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詹秋文教授是国家高粱品种鉴定委员会委员和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饲草育种研发团队”带头人,主要从事饲草遗传育种科学研究,参与育成皖草2号、主持育成皖草3号两个高粱-苏丹草杂交种,并通过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中皖草2号自2002年以来,被作为农业部国家草型高粱品种区域试验唯一对照品种;皖草3号自2008年起,被指定为农业部全国牧草品种审定的对照品种。主持起草3项省级地方标准“高粱-苏丹草杂交种品种鉴定标准(DB34/T686-2007)”、“高粱-苏丹草杂交种栽培技术规程(DB34/T687-2007)”和“皖草3号高粱-苏丹草杂交种繁育技术规程”(DB34/T927-2009)。2008年“高粱与苏丹草杂交新品种皖草3号的选育与推广”科研成果被专家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国家“九五”重点攻关计划、安徽省“九五”、“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饲用高粱区域试验项目等20余项。在《Plant Science》、《草业学报》、《遗传学报》、《中国农业科学》、《作物学报》等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长期以来,詹秋文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坚持应用推广与理论研究并重的研究思路,在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饲草新品种皖草3号的示范与推广”实施过程中,发现高丹草日益成为生产上应用面积较大的草种之后,提高其草质对所饲喂对象的品质意义重大,而高粱作为高丹草杂交种的亲本之一,克隆研究与褐色中脉及品质改善相关的bmr-6基因具有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同行评议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具有较好的前期研究工作基础,研究内容新颖,创新性强,为饲草草质改良提供了新的方法。

该项目的成功获批说明我校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已经具备了在相关领域承担国家级高水平基础研究、原创性科学研究方面参与国家级项目的竞争实力,具有承担国内基础研究最高水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能力。

上一条:体育教学部两项课题获批2010年度安徽省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立项 下一条:我校召开科研申报管理系统培训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