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学

管理制度
    建筑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
    2017-06-08  点击:[]



    一、“十二五”时期发展回顾

    十二五期间,原城建与环境学院(包含了现建筑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在校党委、校行政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以建院之初提出的“立足专业,面向行业,服务企业,促进就业”建设理念,紧扣“建设全国一流的应用型高水平大学”这一主旋律,抢抓机遇、创新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学院建设发展渐成规模

    城建与环境学院自2009年6月成立以后,学院结合成立后的学院建设规划和十二五规划,制定了详实的发展规划。按照这一思路,学院各项建设顺利有序的向前推进。学院专业由建院之初的五个专业,发展到(2015年6月)8个专业;学生人数由建院之初的近1100人,壮大到1800多人。教师人数由原32人发展到53人,教师的学历层次和职称层次皆有较大提升。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翻了2倍。

    (二)教学研究和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城建与环境学院的专业皆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学院建设过程中紧抓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这一核心,以安徽省质量提升计划和振兴计划为抓手,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进一步完善质量监控体系,加强人才培养质量。十二五期间,原城建与环境学院先后荣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工程专业获国家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专业和省级特色专业,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获得省振兴计划专业结构优化调整与专业改造项目;获得省级教研项目8项、省级振兴计划和提升计划项目16项、校级各类项目42项。发表各类教研论文35篇。学院拥有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学院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较成立之初有较大提升。

    (三)科研项目和社会服务成效明显

    十二五期间,城建与环境学院科研学术和服务社会成果颇丰,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专项5项;国家星火计划6项;省自然科学基金6项,省优秀人才基金1项;省科技攻关项目5项;市厅13项;省振兴计划5项;科研项目经费达2000万元。学院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市级科研奖励3项,鉴定科技成果6项,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发表科研论文160余篇,其中一类期刊(SCI、EI)25篇,二类期刊44篇。参与地方建设成效明显,牵头组建了安徽省生物有机肥创制协同创新中心,与企业共建农业部生物有机肥创制重点实验室、安徽省有机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马鞍山市土壤有机质提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参与组建了安徽有机肥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学院成立了规划设计和土壤与环境研究中心,先后编制了《蚌埠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凤阳县新农村整体规划、庐江部分乡镇生态规划、马鞍山盛农生态园规划和怀远生态农业规划等30多个项目,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党建与学生工作成绩斐然

    党建工作学院始终作为学院的重点工作之一。学院不断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增强了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自觉学习和主动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党章,增强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严明党的各项纪律、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切实纠正“四风”。

    学生工作紧抓不放,并取得了骄人成绩。在各类大赛中,我院学生表现出众,如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取得省内第一和第三的优秀成绩;连续三年荣获校内大学生田径远动会第一;男子排球三年冠;男子篮球三年冠;暑期社会实践多年受到省和学校表彰。

    (五)学院整合业已完成

    为进一步优化学校学科专业结构,构建较为科学专业学科群,进一步推进应用型高水平大学教建设。根据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需要,2015年7月,学校将原城建与环境学院拆分成资源与环境学院和建筑学院,其中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和地理信息科学四个本科专业组建资源与环境学院;园林、风景园林、城乡规划和建筑学四个专业组建建筑学院。

    )主要问题及不足

    1、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城市规划、园林与建筑学3个专业师资量较为薄弱,数量不足,且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偏少,尤其是建筑学专业师资缺口更大。

    2、科学研究水平亟待提升,高层次成果、奖项及高档次论文较少,出版有较大影响的学术著作数量偏少,有重大影响的应用性研究成果数量不多,推广影响力弱。

    二、“十三五”时期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发展机遇

    1、国家大的方针政策为我院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目前,国家正在加大美好乡村、城乡一体化和海绵城市建设。我院按照“专业服务社会,学科推动地方发展”的思路,增强学科专业与地方产业行业发展的匹配度,国家的系列利好政策为我院健康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大数据同步背景下,在加快环境治理、美化环境、绿色发展的环境氛围中,社会发展需要风景园林、城乡规划、建筑学专业的得力支撑。

    2、过去的工作积累为我院发展奠定了基础

    过去5年,学院的各项工业取得了明显进步,学生数、教师数增长较快;实验实训基地、校外实践平台等办学条件得到改善;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突破96%,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广泛开展院企、院地、院所合作,科研项目数量和资助金额屡创新高,学院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明显增强。学院现有园林、风景园林、城乡规划和建筑学等四个专业,涵盖农、工二大学科,已形成以工科为主,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为学院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面临挑战

    1、复杂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使学院发展方式面临巨大挑战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相互叠加的复杂境遇,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总体上看,我国高等教育处于数量外延式向质量内涵式过渡发展转变。具体而言,新形势下,学院面临的发展定位、人才培养、教学管控、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诸多焦点,成为了我院亟需破解的主要难题。

    2、现有条件水平使学院实力提升面临严峻挑战

    我院教师队伍亟待加强,尤其城市规划、风景园林、建筑学专业师资力量仍很薄弱;鉴于区位优势不足,高层次、高水平人才引进进度缓慢;教育教学改革亟待深化,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没有实质性突破;科学研究水平亟待提升,高层次成果、奖项及高档次论文较少;学校经费划拨有限,先进仪器更新较慢;实训基地建设亟待加强,校外实习环节依旧薄弱;发展理念更新缓慢,管理机制体制尚有不畅。

    二、“十三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包括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按照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确立的奋斗目标,坚持立德树人,遵循高等教育规律,以增强办学活力和核心竞争力为主线,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充分激发办学活力,加快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努力提高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全面落实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努力实现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发展思路

    ——优化学科结构。紧抓国家建设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机遇,以新兴产业发展、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环境美化领域对新型人才的需求,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和结构调整,积极申请土木工程、给排水等应用型专业,形成学科相近的专业群,建成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加强师资建设。加大内培、外引相结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申请教学研究、教坛新秀、教学名师、教学团队等项目为契机,构建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平台。以合作企业为依托,通过技术研发、联合攻关等形式,开展“双能型”师资队伍培养。力争到本规划期结束,学院高级职称人数、博士学位老师达到30%以上。

    ——提高科研水平。科学制订科研活动计划书,确保每位教师都有明确的科研任务和目标。将根据项目申报动态,积极培育科研项目、科研成果、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引导教师适时积极申报。

    ——增强服务能力。大力推进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学研合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以服务和贡献赢得社会支持,提高学院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力争获批国家规划资质和一定的专业教师工作室。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学院在校党委、校行政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立足安徽,面向全国,服务社会,促进就业”办学理念,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以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目标,优化调整专业结构,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打造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到2020年,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规划设计、建筑工程)、管理规范、校内一流、省内知名的二级学院。

    2、具体目标

    ——人才培养。以本科教育为主,力争获批风景园林专业硕士招生,全日制本科生达1800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30人;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学科专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申请土木工程专业、给排水专业,本科专业数达到6个。加强风景园林学科建设力度,冲刺省级重点学科、力争获批校级重点学科2个。

    ——师资队伍。学院教职工总数达50人;具有博士学位15人左右;具有高级职称人数达15人,其中正高级职称3-5人;100%达到“双能型”师资要求。

    ——协同创新。积极开展科学研究,获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10项,通过鉴定成果2-3项,获批授权发明专利3-5项。

    ——社会服务。主动融入企业共建研发平台,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与企业合作申报政府项目5项以上,并争取立项3项以上,争取横向研发经费100万元。

    四、十三五期间学院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根据学院目前现有的师资力量和水平,结合未来专业发展需要,采取外引与内培相结合的策略,在教师数量适度增加的同时,着力提升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加强对教师职称晋升的指导与服务,提升与优化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加强产学研合作,提升教师服务社会的专业技能,坚持从企事业聘请部分优秀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学院的兼职或特聘教授,构建一支专兼相结合的“双能型”师资队伍。

    (二)学科专业建设

    风景园林专业作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在此基础上要充分发挥风景园林校级重点学科的带头和辐射作用,拓展学科领域,抓住机遇,强化对城乡规划和建筑学学科点的建设。结合学校开展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和创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的契机,进一步加强学科带头人培养、学科团队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争取实现专业研究生自主招生。

    规划期间,将我院现有的园林、风景园林、城乡规划和建筑学做好专业群建设。同时,在规划设计类专业群的建设基础上,拓展新的专业群(土木工程和给排水)。在两个专业群建设过程中,协调发展、同步推进。

    (三)教育教学改革

    以我校建设高水平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和应用型本科示范高校建设为契机,不断改进与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积极推行慕课、翻转课堂、网络课堂和互联网+等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着力探索应用型人才成长机制与培养途径,切实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深入推进本科生导师制工作,以科研项目为依托,加大科研平台开放力度,积极吸纳学生参与科研团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以校企合作为平台,让学生在生产实践中成长成才。

    以新一轮教学质量工程项目为抓手,深入推进各项教学改革。组织教研团队,针对学院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积极申报各级各类教研教改项目,力争获批3-4项省级教研项目。务必在新一轮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实施中有新突破,力争获得1-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

    (四)实践教学建设

    加强实验室建设,规范实验室管理,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率,提高科研产出率。鼓励学生参加老师的工作室和教师的科研项目,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大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引导学生到这些单位有针对性地实践与实习。探索和改革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切实提高实践教学成果。

    科学规划实验室建设,多渠道争取经费,加大实践教学的投入,加强实验室条件改善,力争规划期间新增仪器设备值200万元,为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的科研提供更好的实验室条件。

    (五)教风学风建设

    优良的学风是实现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十三五期间,学院将通过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典型示范效应、科学规范管理等措施,努力促进以“励志、勤勉、务实、慎思”为精髓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教风建设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前提和基础,关系到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质量,关系到学校办学的社会声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因而教风的优劣直接作用于学风,进而对教育教学质量产生重大影响。优良的教风能够带动优良学风的形成。

    坚持把师德师风教育作为教风建设的首要内容,常抓不懈,不断优化育人环境,引导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形成忠诚教育、敬业爱岗、以生为本、诲人不倦、严谨治学、为人师表的品格。教学技能是优良教风的根本保证,学院将通过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指导,通过课堂教学竞赛、到企业挂职、在职研修等多种途径或形式,加强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建设。

    (六)服务地方经济

    十三五期间,学院将坚定不移地走产学研合作和服务地方经济的道路,所有课题的立项都必须有校企合作的背景,或是针对企事业面临的实际问题开展研究,或是研究的成果将来可以在企业转化和应用;力争建设3-4个紧密型产学研合作单位和6-8个校外实习基地。利用专业特点,加大服务社会的能力,积极参与美好乡村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提升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

    (七)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主动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求,整合校内外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发挥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功能,多形式举办创新创业教育实验班,建立跨院部、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新机制。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机制,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制度,加快推进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建立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建设大学生创客实验室,注重项目落地转化。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表彰优秀创新创业学生。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将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意识和能力作为岗前培训、课程轮训、骨干研修的重要内容,打造一支高水平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五、保障措施

    (一)争取经费改善办学条件

    根据学科专业发展需求,结合学校和学院的发展规划,争取学校切块经费加大投入,改善学院基础设施,加大教学仪器设备投入,确保教学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值满足学院建设发展的要求。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财政经费和项目经费,有计划地购置一批仪器设备,提升风景园林、城乡规划和建筑学等老专业的实验水平;同时结合新专业申报和建设高水平、高起点建设实验室,为高水平的科研项目提供有力支撑;争取企业横向建设经费,改善产学研合作基地的条件,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大学生的生产实训提供更适宜的平台。

    )深化改革,增强质量意识

    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武装或改造广大师生员工,引领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把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落实到具体的教学环节中。

    进一步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以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为契机,对现有4个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或制订,特别是在实施过程中,要不断地修订和完善。结合教师承担的相关教研项目,提炼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成果,推广到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之中。

    进一步改革教学模式。注重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应用性,加强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环节。每一门专业课都要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做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统一,专业学习与岗位要求的统一,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统一。

    健全制度规范教学活动

    根据学院管理工作的需要,建立健全和完善教学工作规章制度。建立目标责任制,将各项制度与日常工作考核内容相一致,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奖惩,将督查考核结果与绩效奖励、资源配置结合起来,与个人晋级晋升相挂钩,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日常教学中去。对教学活动与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要及时加以调研,及时出台相关管理制度;对制订的规章制度执行进行跟踪监控,并与现行的管理要求或实际情况不相吻合的条款要及时组织修订。

    (四)优化环境,促进和谐发展

    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成长成才为根本,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积极建设新设施,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更便捷的条件和更优美的环境。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提高教师的责任心和爱心。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深入推进本科生导师工作,为大学生的成人成才创造宽严相济的人际环境。加强学院文化建设,积极推进环境文化节建设,鼓励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活动。做好学院办公室、实验室走廊等固定场所的文化建设,尤其是要创造性地做好学院网站文化建设,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育营造温馨健康的文化环境。

    进一步优化教师发展环境。改善教师办公条件和教学、科研环境,重视教师的个人发展,将教职工个人利益、学院利益和学校利益有机结合起来。以项目为抓手,支持教师积极申报各级各类项目,让广大教职工在科研活动和为社会服务过程中创造财富、培育社会责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加强对教师职称晋升的指导与服务,对生活困难的教职工给予关爱和帮助,想方设法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不断改善和提高教职工的福利待遇。

    回首过往,我们奋斗不息,展望未来,我们信心满怀。我们坚信建筑学院将在学校党委、行政的坚强领导下,抓住新机遇,以只争朝夕的干劲和不甘人后的拼劲,团结一心,凝聚力量,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十三五期间,必将不断创造新优势,开拓新局面,实现新突破,谱写新篇章,推进学院各项工作达到新高度,学院综合实力得到大发展,并以此为安徽科技学院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上一条:建筑学院教研室(实验室)工作实施意见
    下一条:建筑学院师资队伍年度培养计划

    关闭

友情链接: